6月27日消息,Google于周末宣布關閉了健康醫療數據平臺,原因是沒有獲得足夠多的用戶。Avado.com CEO Dave Chase今天撰文解釋了關閉的原因,原文摘譯如下:
曾運營過Google Health的亞當·博斯沃思(Adam Bosworth)說失敗的原因是“不社交”。如果要建立一個重要的管理程序,哪怕只是簡單針對健康感興趣的人,社交也很重要。但是,變得有社交性對于改變健康是必要的,但并不足夠。
在新聞之后,我馬上給出了一些回應:1、就算是大公司,也很難專注于許多的不同事情。的確,Google在許多事情上成功,而且具備戰略上的重要性,比如搜索、Chrome、Android和社交……但是它們的盤子鋪得太大。2、健康領域是一個很不同的領域。在這個領域,如果不同時站在康提供者和消費者角度,它就不算入了行,這是反常識的。3、需要龐大的消費者授權行動,只有這樣才能進行下去,在醫療保健上要接納許多東西,這些是由臨床醫生指導的。
Chilmark咨詢機構摩爾(John Moore)分析說:“對于自己的數字紀錄,只有少數的消費者感興趣,他們感興趣的是數據能做什么。它能幫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健康,或者所愛之人的健康嗎?能幫他們處理來訪預約嗎?可以在健康保險單上省錢嗎,或者在下一次就醫時省錢?可以自動獲得處方并抓藥嗎?有許多要素是大量消費者想擁有的,但是Google Health無法提供任何一個。”
在健康行為上,驅動的本質因素是“退款方案”。今天的退款方案是不完美的,只有面對面約見之后,“退款方案”才會向保建提供者付款。這不能怪主治醫生,它們每天約見30-40個病人,他們不想通過郵件、分享信息來商討用戶的個人健康紀錄。
有趣的是,不斷有醫生告訴我說,與病人三分之二的互動時間并不需要面對面。不必呆在同一房間,病人也可以得到高質量的醫療。不過,由于“服務費”模式浪費了大量的時間,預約,排隊,接受面對面的檢查。
對于Google和微軟來說,它們的成功就是服務上千萬人。坦白來說,Google做的所有事都是正確的,但是如果不改變“退款方案”,個人健康紀錄對于保健提供者來說就不會有多重要。
推薦閱讀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今日發布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網民年齡分布重心繼續向中高齡偏移,且男性群體占比有所下降。同期中低學歷網民繼續增加,而收入分布結構繼續向兩端擴展。 7月19日下午消息,中國互>>>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Google Health宣布關閉 原因在于谷歌盤子鋪的太大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09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