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消息,一名Skype前高管易·李(Yee Lee)最近發表文章,炮轟Skype所有者銀湖資本等,認為它們過于貪婪。Skype由三大機構機有:銀湖合伙人公司(Silver Lake Partners Ltd),安德森·霍洛維茲投資公司(Andreessen Horowitz )和加拿大公積金計劃投資董事會(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全文如下:
以銀湖資本為代表的一群混蛋,它們給我上了一課。當銀湖資本以27億美元從eBay收中收購Skype后,我就進入了公司,主要被招去加速產品研發,讓Skype的程序更加以網絡為中心。
我在公司只呆了一年多,擔任的是產品管理角色,一路上,我覺得我的團隊完成了一些重要的工作,包括降低軟件研發周期,由原來的幾個月降到了2周,為公司提供了新的廣告營收。那是一個有趣、充滿挑戰的工作,還飛了許多國家,遇到了許多了不起的人。
現在,盡管Skype已經在帕洛阿爾托(美國舊金山附近城市)有了新辦公室,看起來與硅谷科技企業相襯,不過,在銀湖資本控制的公司里,員工的條款與其它大多硅谷企業慣例卻“非常”不同。如果你打算進入一家公司,它由私人股本管理,或者由PE銀行接手,那么你就要看清三點:
1、帶上律師
我從Skype學到的最重要一課是:在PE所有的公司里,薪酬和股票政策很傾向于所有者的喜好,而與員工相對立。例如,Skype的員工股票期權等待期為5年,大多硅谷公司卻是4年。
還有,Skype的股票期權協議有一些特殊條款,任何人自愿離開公司、或者因為某些原因離開,員工沒有權力購買他們的股份,從而讓Skype拿走了股票,讓它們一文不值。Skype的聯合總顧問曾給我一封信,信中指出我的股票期權“沒有任何財務價值”。謝謝他的提醒。
現在,我在硅谷科技企業工作超過15年,建立過創業公司、做過VC財務工作、投資過企業。還沒有碰到過像銀湖一樣的PE,它們鉆了法律的空子,我也從沒有碰到過這樣的條款。
如果你考慮到一家PE領導的企業工作,我的第一個建議就是看清條款。帶個律師,詳細檢查員工協議,搞清你想進入的企業是怎么樣的,這絕對值得。
2、瘋狂重組
剛剛收購一家公司,PE如何對業務進行重組,與銀湖共事讓我一睹內幕。很讓人吃驚。PE會將自己安插到公司的各個層面上。在Skype工作時,銀湖資本在董事會中設有代表或者顧問,他們相當于C級的高管角色、技術領導和運營角色,一直從組織貫穿到個人,如此一來,銀湖的觸角就深入到Skype的底層,然后開始重組。
對于重組內容,你能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不過,我從沒進入過一家公司,它像Skype一樣進行這么深度的重組。在我Skype一年多的任期內,公司調整如下:
換了1名CEO。招進并炒掉一名CTO。招進并炒掉一名CFO。招聘1名CEO,1名CMO(首席市場營銷官),一名CIO(首席信息官),一外CDO。建立了全新的產品研發組織架構。終止了所有項目經理角色。解聘、重新面試、重新聘請產品經理。建立兩個新的業務單元。將兩個部門合二為一。放棄一個業務部門。開設一個新的辦公室,招進數百人……
這是相當瘋狂的重組,哪怕是一家公司在幾年內的變更也嫌多,而在Skype卻只花了短短的幾個月。在硅谷有一個傳統,好的工程師和產品設計師工作無憂。但在Skype,一些很優秀的工程師和設計師數次問我,隨著重組的繼續,他們的工作是否會安全。
第二課:準備好你的簡歷,開始尋找新工作,在PE領導的公司里結構重組是家常便飯。
3、沒到結束不能算結束
在PE所有的公司,即使你能避開法律上的陷阱,工作進行下去,你也不安全。微軟收購Skype,這本是皆大歡喜之事,但PE卻磨刀霍霍,砍掉一些人,以換得最大利潤,降低支付款。
老實說,你賺了50億美元,還要吞掉那些創造價值的人的錢,這到底有多貪婪?我的意思是說,銀湖力求回報最大化,拒絕向員工支付款項,而這筆錢還不到回報的0.3%。
警告:硅谷的創業者們可能會認為,跟VC打資產最難……但以我之見,與銀湖資本之流的貪婪相比,VC還真是小巫見大巫。
推薦閱讀
之后,林先生等人先后6次和“24券”的客服人員及相關負責人溝通處理事件,但就一直沒有得到圓滿解決。最令林先生心寒的是,他們向華潤萬家了解情況,但華潤萬家華南區總部卻答復說“根本就沒有和“24券”合作團購活動>>>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09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