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防部14日發布首份《網絡空間行動戰略》,把網絡空間列為與陸、海、空、太空并列的美軍“行動領域”。該戰略突出“主動防御”,以保護美軍及關鍵基礎設施網絡的安全,“保留”以軍事力量回應網絡攻擊的權利。
不過,文件沒有提及美軍“進攻性網絡武器”,如蠕蟲病毒和“數字假情報”。
重在威懾
五角大樓當天在首都華盛頓國防大學發布《網絡空間行動戰略》,公開的解密部分只有13頁。國防部常務副部長威廉·林恩說,網絡戰略由“五大支柱”組成。
按照林恩的解釋,主動防御戰略“壓倒一切的重點”是威懾,即讓襲擊者認識到,網絡攻擊不會給他們帶來“任何好處”。
他聲稱,正如美軍會抵御來自海、陸、空等領域的攻擊,“我們必須同樣準備好回擊來自網絡空間的敵對行為”。美國“保留回應嚴重網絡攻擊的權利,會在我們選擇的時間和地點作出相稱且正當的軍事回應”。
美軍參謀長聯席會議副主席卡特賴特當天暗示,新網絡戰略不會明言美國將以軍事行動回應網絡攻擊,但未來計劃會包含這種威懾。
如何界定以武力回擊網絡攻擊的標準?林恩說,這取決于網絡攻擊的“后果”而非發起攻擊的“地點”。如果攻擊導致大規模破壞,包括生命損失和嚴重經濟損失,總統將“考慮他擁有的所有手段”。
網絡軍事化?
雖然林恩等官員強調網絡戰略的“防御性質”,但網絡戰專家認為,五角大樓沒有公開網絡戰略中許多主要部分,如進攻性網絡武器。
去年下半年,名為“震網”(Stuxnet)的蠕蟲病毒襲擊伊朗布什爾核電站電腦系統。這是世界上首個得到公開證實的武器級軟件,一些人稱它為“數字制導導彈”。美國和以色列是“震網”開發者的主要懷疑對象。
文件公開部分沒有提及進攻性網絡武器部署或開發情況,未提到美國會在什么情況下動用這類武器。
美國國防大學教授丹·屈爾說,文件解密部分同樣沒有提及他的專業“信息軍事行動”,如散布數字假情報。這是新一代網絡武器,可摧毀電網、煉油廠和其他電腦控制的基礎設施。
五角大樓原定去年年底發布網絡戰略。《華盛頓郵報》報道,白宮要求斟酌和修改一些重要措辭,以免引起其他國家對美國軍事化網絡空間、謀求“網絡霸權”的擔憂。國防部最終同意把網絡空間界定為防御性“行動領域”,而非“戰場”。 新華社特稿
網戰5大支柱
1把網絡空間列入美軍行動領域。這需要采取軍事行動保護網絡,組織、訓練和裝備執行網絡任務的部隊。
2變被動防御為主動防御。這是美軍首次采取新的“積極防御”,在網絡受到影響前發現并阻止惡意代碼攻擊。
3保護關鍵基礎設施。美國政府機構和私營領域合作,保護電網、金融業、運輸系統等具重要軍事價值的網絡。
4加強與北約盟友和合作伙伴在網絡空間的國際合作,構建“集體網絡防御”。
5培訓和提升技術。目的是削弱網絡空間匿名性和網絡安全防護普遍松懈給“黑客”攻擊帶來的便利。
推薦閱讀
6月22日,著名反病毒廠商瑞星公司宣布,中標鐵道部某電子支付平臺防毒項目,該項目選用瑞星防毒墻RSW-9300,進行核心數據網與互聯網邊界的防病毒管理。這是三十余個部委級單位中,最新的一個選用瑞星防毒墻設備的重量>>>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0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