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個電子商務兇猛、互聯網第三次浪潮來襲的年代,拿到眾多資本大鱷的“傻錢”并非什么值得炫耀的事兒。但是,像京東商城那樣,一輪融資金額可以達到15億美金(今年4月1日正式公布,其中11億美元已到賬),一舉創下中國互聯網史上迄今為止單筆金額最大的融資記錄,就不得不令人側目了。
創造這一“奇跡”的,乃京東商城董事局主席兼CEO劉強東。
劉強東,37歲。這個激進、冒險的家伙,創立真正意義上的京東商城,不過才8年。但是,8年過后,京東商城的銷售額,已占據中國自主式B2C電子商務銷售額的1/3——2010年,京東的銷售額為102億元。
你有沒有從他身上看到當年“黃光裕的影子”?沒錯。他和他的京東商城,如今正被國美、蘇寧視為主要對手之一。可以這么說,劉是把當年國美電器狂飆突進的做法換了個戰場,但效果是差不多的,比如:低價——還有什么比這更吸引消費者的眼球呢?
不過,與充當家電“價格屠夫”的黃光裕不可同日而語,劉強東并非霸氣外露之人,他甚至憨厚到略微有些木訥。他的談吐功夫也只能說一般,遠不能跟馬云那樣的天生演講家相媲美,再精彩的橋段,到了他嘴里,也成了平鋪直敘的“流水賬”。
但這些,并未掩蓋住他截至目前的“輝煌”。如果說他是個“電商猛人”,那么,他也可能是那種“大智若愚”、缺乏個性的猛人。誰說猛人一定又要個性十足呢?
劉強東如今津津樂道于他的2012年下半年盈利計劃,以及2013年上半年的赴美上市計劃——談論那些或許還早。我們不妨先看看他的前傳。
雖然體現方式有些極端,但本質上,劉強東的經營和管理智慧,其實樸素而經典。
“有心人”
不能不說,當年“混跡”于中關村的那段經歷,讓“敏而好學”的劉強東耳濡目染了很多東西。最關鍵的是,他能觀察、能思考、能打破常規、敢賭。而他從中領悟到的那些思路及技巧,日后也成為京東商城異軍突起的支撐力之一。
有“中國硅谷”之稱的北京中關村,實在跟這個雅號相距甚遠。宰客頻繁、水貨泛濫、誠信缺失……但在早期卻是當之無愧的“流金之地”,讓這里一度成為“冒險者的天堂”。當然,這里更是草根商業智慧的匯聚地。劉強東在這里汲取到的,恰恰是商學院課堂上無法學到的樸素經營智慧。
1998年3月,從一家外企辭職的劉強東,開始連續兩個月天天光顧中關村——他懷揣著12000塊錢準備創業(據說還瞞著女友和家人)。當然,他并不打算買東西,他只是留心觀察,偶爾也會認真問上幾句。
這個“有心人”,終于發現了“中關村的秘密”。“秘密其實很簡單。通過這一兩個月觀察、詢問,我看到他們大部分都是在‘炒貨’。你看他們好像什么東西都賣、什么都有,但80%的貨,并不是現貨。”
為什么他如此斷言呢?很簡單。一般顧客去詢問有沒有譬如電腦、鼠標之類,店主一定說有,然后,派一個小伙子去拿貨。大家自然而然地以為小伙子去庫房了,一開始劉強東也這么以為。但后來他發現:不是!那個小伙子十有八九去其它柜臺找貨去了,按照他們的行話,這叫“臨時炒貨”。
就算炒貨,又能怎樣呢?不能怎樣,只不過一般顧客要等10分鐘以上。劉強東發現的商機,正跟這個“10分鐘”有關。“一般要等10分鐘,有時候還要等20分鐘。在等的時候,我發現30%~40%的客戶有事了,不等了。”于是,這個店主就白白流失了一個買主。那么,有沒有方法解決讓客戶等上10分鐘的難題呢?
當然有。劉強東去批發市場買了幾十款產品來,然后去柜臺發貨。“我當時是炒了20個不同型號的刻錄機,價格跟別人去批發一樣。每個刻錄機在海龍都找了24個柜臺,每個柜臺放上一個。給柜臺放貨,柜臺很高興,因為很多柜臺拿不到現貨,更何況不要任何條件。然后我就派個小伙子在海龍,保證任何一個柜臺要刻錄機,都是兩分鐘之內送到。”單單這個“兩分鐘送到”,就讓很多柜臺心動了,但精明的劉強東,還是給雙方都設定了條件。他在給柜臺留名片時,就說清楚:你賣我的刻錄機,價格可能比別人貴一塊錢,但如果我2分鐘送不到,我賠你10塊錢。店主一般想都不想就會答應下來。
就憑這個“靈機一動”的商機,那年的6月18日,劉強東的“京東多媒體”公司,正式在中關村開業了。
他有沒有給店主賠過10塊錢?據說賠過,還不算少。但是,他做的可不是虧本買賣。越來越多的店鋪開始跟他合作,他的議價能力也越來越強。這時候,他已經不甘心再跟別人一樣的價格去批發商那里拿貨了。“80%都是我賣掉的,你不跟我合作沒有意義。”他說的沒錯,其實,短短兩年內,京東就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光磁產品代理商。
到了年底,一算賬,他居然凈賺30多萬——那在當年可不是一筆小數字。
這還沒完。到2001年,他居然能輕松賺到1000多萬(銷售額6000多萬)。一般人到了這份上,可能會比較知足了,但劉強東不。他又開始去國美電器轉悠了。
“2001年嘗試做零售、開連鎖店,我們去大量的學習。”劉強東說,自己當時去轉國美、轉蘇寧、轉沃爾瑪,“看他們怎么設計燈光,看大量的數據,書都是看關于日本零售方面的書。”
為什么會做這個決定呢?他發現,盡管賣光磁產品讓自己大賺,但利潤卻越來越薄。這個“有心人”不由得擔憂:如此下去,好日子不會持續太久。這一點,從當年UT斯達康的例證中,也可反證。依靠小靈通一款產品聲名鵲起、大賺特賺的UT,沒能在最紅火的日子里及時為小靈通布下接續產品,導致其最終沒落。顯然,劉強東在早期即意識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這一點套用在創業中,就是能夠把握市場,及早轉型。
當時,他想復制國美模式,產品則更多元化,“不把雞蛋裝在一個籃子里”。
盡管,他最終沒能模仿到黃光裕攜國美電器的那種縱橫捭闔、快速擴張的模式——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他們才開了12家店。但因為突如其來的“非典”,卻意外成就了后來的“京東傳奇”。
決斷能有多徹底
劉強東的“國美式”轉型,其實并沒有帶給他滾滾財源。他回憶說:在2004年前后,一年閉著眼也能賺上千萬的日子已經一去不返。那年,他賺到的錢是幾百萬。12家店、幾百萬,跟一家店、上千萬相比,性價比是稍微低了些。
不過,在那之前,他和億萬中國人一樣,遭遇了“非典”。無論如何,他不能為了賺錢而讓員工染病。“我的任何員工因為工作感染非典,我認為是我一生的恥辱,這公司一生都是恥辱和失敗的”。但是,他心里急啊,每天一睜眼,12家店面,光租金、員工工資和庫存,就要干賠掉幾十萬。怎么辦?
無奈何,他和當時的很多公司一樣,幾乎找遍了所有網上的論壇,去發帖子。“發的內容,就說我是什么公司,我賣的是什么貨,底下留個賬號,如果你想買,請把錢匯到下面的賬號,我給你發貨”。但這不管用,帖子根本沒人理,更有甚者,還留言來句“死騙子”!
到了非典快結束時,對互聯網幾乎一無所知的劉強東(據說他當時沒上過當當、卓越,甚至沒聽說過8848,他跟互聯網幾乎惟一的接觸只有QQ),天天泡在雅虎上搜,才找到一個國內當時光磁產品最大的論壇。
讓他驚詫的是,他剛試探性地把帖子發上去,立馬就有人回復。回復的人,居然是這個論壇的創辦人,混跡于這個論壇的網友,幾乎都對他很熟悉。“他說京東我知道,這是惟一一個我在中關村買了3年光盤沒有買到假貨的公司。就是因為這一句話,當天我們就達成6筆交易。”
嘗到“甜頭”的劉強東,自此開始對網上銷售發生了興趣。當時,不少網民也勸他:老劉,干脆開家網店吧!你建一家網上商城,我們想什么時候買就什么時候買,也方便啊。
劉強東坦言,正是那些網民的建議,給了自己信心。接下來他發現的一個現實,更讓他徹底“壯士斷腕”——他認真研究了一番2004年12個月的京東電子商務銷售額的月度環比增長曲線,結果很“震撼”:盡管網上業務幾乎不賺錢,但訂單月復合增長率達到26%,且以每年16倍的速度增長。
于是,憑借6年來積攢下的2000萬元,他再次豪賭——關掉為京東提供了95%利潤的12家線下連鎖店,專心做線上的商城店。由此,便有了如今京東商城的雛形,但也僅僅是個雛形。
不過,劉強東對市場的敏銳把握,是值得借鑒的。尤其是,毅然轉型的他,未免留給外界“賭性”的印象,但這確實并非壞事。機遇當前,如果沒有壯士斷腕的決斷力,也決不可能抓住機會。
當然,即便到了2006年,盡管京東商城成為最受“中關村迷”歡迎的網站,但它也還只賣IT產品,手機、數碼相機、小家電、大家電統統都沒有。與此同時,由于年銷售額達到8000萬,物流壓力也越來越大。當然,劉強東不會甘于寂寞,更不會束手無策。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網絡上討論的熱點,將會立刻成為一個新的社會熱點;而隨著這一社會熱點的落地和發酵,它又將以網絡輿論的形式反饋到網絡,再次成為網絡討論的又一輪熱點。由此反復,每一次網絡輿論的“倒逼”,都可能牽動某種社會現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有心人”劉強東:親歷親為的領導者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02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