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到今年,中國的團購網站從零起步到現在的4000多家,人們不得不用“瘋狂”來形容這一互聯網細分行業的發展……現在已經是硅谷互聯網泡沫破滅的十年之后了,歷史卻一直在重演。或許,團購行業離泡沫破滅的時候不遠了。
“上帝欲使其滅亡,必先使其瘋狂”。團購行業,正在成為這條名言的實踐者。有行業人士預言,在未來,團購網站將只會剩下四到五家,其他的現在是在陪太子讀書,最終將歸于“塵土”。見過燒錢的,但沒見過這么燒錢的。據媒體報道:“3月份,團寶網宣布其2011年全年廣告將投放5.5億元,簽下3大明星代言,同時在央視、湖南衛視、江蘇衛視等媒體上發力宣傳;糯米網則宣布投放2億元廣告;成立8年極少有廣告投放的大眾點評網,日前也宣稱計劃斥資3億~4億元投放廣告。”
錢是什么?在筆者看來,它是一種資源憑證。從不同的角度來看,它可以是智力資源,也可以是物質資源,同時也能成為品牌資源。在資源的周轉過程是增值還是貶值,這完全取決于管理者的管理能力。“無內不穩,無外不強”,如果把組織管理稱之為“內”,把品牌管理稱之于“外”,團購行業很顯然是太過外在,而忽視了內在的成長。很難想象,一個公司的二百多號人會集體跳槽到另一家同業競爭性企業。而這就發生在團購行業。
而從另一個角度來講,品牌雖然是針對公眾的,但它所體現的,卻是企業的內在性格與內在素質。你天天在媒體上不間斷地廣而告之,而服務做不好,管理不善,最終也只能曇花一現。知名度不等于好名聲,知名度也不等于認可度。一個企業的品牌宣傳戰略,應該是服務于整體戰略,它的目的應該是提高資源的周轉效率。
危險其實一直都沒有遠離團購行業。低門檻的結果,造成了團購網站一片紅海,而燒錢則猶如“吸鴉片”,很讓一些經營者找到“血海”中“沖殺”的快感。過程很爽,但結果呢?資本不是傻瓜,當最后一天到來,某些團購網站怕只有唯死才能擺脫“麻煩”。
團購網站生存之根本,是要以更為務實的態度,確定好自己在行業中的定位,并圍繞目標人群,梳理產業資源,為消費者或推廣客戶提供更好、更優勢的服務。脫離商業之根本,只唯資本,最終只會變成一個熱衷“做數據”的炒作集團。真實的消費、推廣需求才是團購行業發展的根基與動力,這個基礎不夯實,最終所有的華麗都會沙化。
有意思的是,團購行業,曾被贊美為“商業模式創新”的新秀,但在現在,卻成了非理性競爭,野蠻成長的典型,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筆者認為,所有從業者現在要做的,首先應該審視內心,以己為敵,拒絕狂熱,拒絕浮華,唯如此,才有機會活得更為長久。
推薦閱讀
據消息人士披露,原京東商城副總裁徐雷加入百麗,并將掌舵百麗旗下B2C,而這一B2C亦引入了百度方面投資。搜狐IT就上述消息致電徐雷,徐雷則表示不予置評。 6月13日,據消息人士披露,原京東商城副總裁徐雷加入百麗,>>>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0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