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上海6月9日電(許曉青、夏清逸)中國人傳統的電視劇收視模式正在發生重大改變。在此間舉辦的第17屆上海電視節“國際影視節目市場”上,視頻網站首次以“集團軍”的形式大規模亮相。
統計顯示,2010年我國電視劇總產量超過14600集,其中僅有20%能夠進入“黃金檔”播出。但互聯網視頻服務的迅速崛起,打破了“打開電視看電視劇”的單一格局,豐富了電視劇的受眾構成。
本屆上海電視節,土豆、樂視、騰訊等視頻網站紛紛租用超大展臺,集體展示新媒體在線播出電視劇的“話語權”。
優酷網在本屆電視節上公布最新統計,《宮》《鄉村愛情交響曲》《美人心計》等熱門劇集的在線播放量,均已突破1億集(次)。
來自央視市場研究中心的數據稱,2010年我國電視觀眾人均收看電視劇為32分鐘,而網絡觀眾單次人均收看電視劇卻達到了3.5集。
優酷副總裁朱向陽認為,電視劇的“網播時代”已經到來,并且初步形成了傳統電視與網絡視頻在受眾覆蓋等方面的互補。
在國內擁有眾多青少年觀眾的湖南衛視,也在上海電視節期間展現了其與新媒體的互動。湖南衛視總編室主任李浩說,通過視頻網站,湖南衛視的新劇《我的青春在延安》《風華正茂》等,可以擁有更穩定的年輕“粉絲群”;今后,電視臺與新媒體共同投資新劇的可能性很大。
在上海,進入2011年后,曾一度出現IPTV(互聯網電視)的單日收視率超過東方衛視的現象。而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推出的《婚姻保衛戰》《杜拉拉升職記》,在2010年的網上點播率也是動輒上億集(次)。
“傳統電視人必須有一種憂患意識。”上海東方傳媒集團尚世影業總經理蘇曉分析,這種憂患意識不是去違背市場規律和人們正在變化的收視習慣,而是作為內容生產者,需要堅持電視劇制作的品質和格調,避免純商業化和泡沫化。
深圳衛視副總監梅宏說,傳統電視人現在常常憂慮“再過5年,電視臺是否還會存在?”這種憂慮,其實是促進電視臺健康發展的動力。通過傳統電視與新媒體的互動,今后有望再產生新的媒介播放形式。
據朱向陽介紹,目前優酷已開始嘗試制作“獨播網劇”。他說,盡管目前視頻網站的盈利模式主要靠廣告,但隨著電視劇投資和購買成本的上升,今后不排除推出網上劇集的收費觀看模式。
“未來,一部電視劇可以衍生出不同的版本,在不同的平臺播放,為觀眾提供更多元的感受。”朱向陽說。
推薦閱讀
網絡購物行業的增長也同時體現到行業網站規模的增長上,在線零售是網絡購物行業中重要的組成部分,特別是在近2年以來其所占比重在不斷增加,各方均看好這一領域,對此投入巨大的資源。 在2011年5月26日,中國人民銀行>>>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1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