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還凱歌高奏,今年就遭遇信任危機。中國概念股在美國資本市場的風光有急轉直下的苗頭。
這種轉變在最近得到了更加明顯的體現。上周五,中國概念股就曾出現過一次普遍下跌,以明星門戶網站新浪超過10%的跌幅最為令人吃驚。而在美國時間本周一,中國概念股繼續放量暴跌,四只股票跌幅超過10%,從門戶網站到游戲公司,從社區概念到視頻網站、再到電子商務概念,下跌大潮中少有幸存者。美股資訊網站“i美股”在其官方微博上評論說,“中國高考,美股大烤,TMT(科技、媒體、通訊)板塊血流成河,昔日IPO公司一片慘淡”。
炒得越高,跌得越狠
有不少“美股”投資者都在網上抱怨其投資的股票價格坐了過山車。本周一,跌得最狠的是德信無線、搜房、奇虎360和斯凱網絡。其中,德信無線跌16.48%、搜房跌15.34%、奇虎360跌14.66%、斯凱網絡跌10.81%。
一位斯凱網絡的投資者自嘲似的評論說,自己從今年3月開始關注號稱“中國移動互聯網第一股”的斯凱,“股價噌噌地漲,9塊一下子就漲到23塊,不由感嘆移動互聯網真厲害——‘啊’字還沒出口,開始跌了,不到一周跌到13塊,幾經反復跌到10塊,我想機會來了,趕緊買入,誰知……很快跌到7塊了”。
類似斯凱這樣的股價下跌并不是“少數派”,本次的中國概念股走勢毫無疑問是普跌,雖然這也是受到美股大盤下跌的影響,但其覆蓋范圍太廣。此前“概念”搶眼的股票都紛紛走低,移動互聯網類別的斯凱、網秦在大跌,視頻類的優酷大跌9.63%,社區類的人人網在跌,可是,連財報不錯的老牌上市公司新浪、搜狐、分眾傳媒都在跌。
“之前漲得太多了,一旦下跌就會比較慘。”i美股網站創始人方三文對北京晨報記者評論說,這家網站之前給出的《中國概念股TMT板塊泡沫研究報告》分析說,在近一年時間內,中國在美上市科技股一年平均漲幅高達48.71%,遠高于美國本土科技明星股20.49%的平均漲幅,從市盈率狀況來看,美國本土科技明星股的市盈率為39.49倍,而中國在美上市科技股的市盈率為66.80倍,后者是前者的1.69倍。
這個數據是不是在說明,炒得越高,跌得越狠?
獵殺者“叮了有縫的蛋”
可關鍵在于,中國公司的估值,真的是“過高”了嗎?之前熱捧這些中國概念的,不也是美國投資者嗎?
是否過高,在于美國投資者對于上市公司披露信息的判斷,也和投資者對股票的信任密切相關,但現在,恰恰是對“中國概念”的信任出了問題。
信任危機的緣起,最早是對一批通過“反向收購”登陸美股的中國公司的“獵殺”,這些公司通過“買殼”登陸美國股市,而所謂“獵殺”,則是主導者在嗅到某目標公司作假跡象后,一邊做空其股票,一邊通過研究機構發布對目標公司的調研報告,指出其財務上的問題,再找媒體曝光,并引入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調查,打壓其股價,實現做空。按俗話說,也就是“叮了有縫的蛋”。
此前,進入獵殺名單的中國公司包括東方紙業、綠諾科技、中國高速頻道等。實際上,近兩個月以來,美國市場上共有十多只被質疑財務造假的中國股票在被大幅做空后而停牌。英國《金融時報》的報道也指出,在過去六個月,有超過25家在紐約上市的中國企業要么披露其存在會計問題,要么看到其審計師辭職。在這個過程中,甚至還產生了以獵殺中國概念股而聞名的私人機構,它的名字叫做“渾水摸魚”。
在上個月,業內頗為知名的軟件公司東南融通也遭遇指控,被指在財務上存在“非常嚴重的缺陷”,這讓美國資本市場對整個中國概念股產生了很明顯的“不信任感”。方三文評論說,“現在的信任危機也不光是針對小公司或借殼上市的公司,主流公司也受了影響”,他舉的例子是在多倫多上市的中國林業集團Sino Forest,此前,“渾水摸魚”指控稱其夸大了銷售額及其林地的價值,自上周四以來,這家公司市值蒸發超過三分之二。
獵殺得越準,對中國概念股的不信任感就越強,“這是造成中國概念股整體走低的重要原因,”獨立IT評論人洪波表示,“美國投資者會認為中國公司就是擅長作假,盡管未必會有證據證明,但周圍的人都在擔心”。
強行包裝上市殃及后來者
事情還沒結束。等著赴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還有不少,他們的估值變得會怎么樣?按照此前傳出的信息,排在“赴美上市”梯隊中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包括兒童游戲社區淘米網、盛大文學、視頻網站土豆網、下載軟件迅雷等,難道說,本輪赴美上市的好日子就要結束了?
在洪波看來,如果還堅持在此時赴美上市,企業在估值方面很容易受影響,“也許會少個10%左右”,“而且扎堆上市,投資者也很容易審美疲勞”,但他也認為這一輪上市潮的窗口期還沒完全結束,因為美國市場并沒有拒絕中國公司。
方三文對排隊上市的中國企業建議說,不要為上市而上市,不能為了上市把沒有達到上市基本條件的企業強行包裝上去。此外,最好對美國資本市場的游戲規則做更深入的了解,“要做好上市以后與市場、投資者溝通的準備”。
總而言之,上市者得有“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的心態。
相關介紹
獵殺=專業打假
獵殺之風被看成本次中國概念股“信任危機”的導火索,但這卻是美國資本市場自我凈化的有效方式。
這種凈化,不是由某一個監管方來主導的,跟道德沒關系,它是以市場自身的力量來推動的,獵殺者是逐利者,找尋企業污點是其獲得利益的方式,也就是說,獵殺是一種可行的商業模式,而且,獵殺者還可以無限多,這就給上市公司無形中造成了壓力:你的造假,很可能成為別人的獵物,每家公司都可能是被狙擊的目標。
就這一點而言,中美股市的區別實在太明顯了。
正因為有著市場獵殺者的存在,美國資本市場可以先假設每家上市公司都誠信,所以它上市的門檻低,但在上市后卻有非常嚴格的規定,要求企業如實披露信息,而監管是由主管部門和市場一塊來完成的。而中國股市的監管模式,則是先給企業設置了較高的上市門檻,實行的是審批制,而一旦上市之后,對企業的監管就不像美國股市那么嚴格,在這里,沒有市場利益的制衡,沒有獵殺者。
昨天,也有業內人士呼吁,中國股市什么時候才能出現這樣的專業“打假者”,華興資本CEO包凡則調侃說,“這很難,在我們國內市場做假有商業模式,打假沒有”。
推薦閱讀
然后,點擊下面的鏈接,可以填寫自己的“行賄”故事,就像寫博客一樣,非常簡單;也可以看別人怎么“行賄”,就像看網頁一樣。斯瓦提的團隊稱,他們創辦這一網站,是想考察一下印度的腐敗到底有多嚴重,是什么規模。>>>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概念股集體放量暴跌 緣起信任危機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13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