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決定辭職單干,斥資7000萬美元收購尼爾森娛樂公司旗下8個雜志品牌,決心重振印刷媒體昔日雄風。
在一個印刷媒體江河日下的時代,如此大手筆收購行為,在業內掀起波瀾。媒體賦予貝克曼一個稱號———“最后的傳統媒體大亨”。
不過,貝克曼的這番“豪賭”結果如何,仍有待時間考驗。
年屆5旬的理查德·貝克曼在著名的康泰納仕集團工作24年后,
今年3月,貝克曼正在科羅拉多州度假,一則報道將他的好心情一掃而光。《紐約郵報》稱,他的普羅米修斯環球媒體公司面臨投資危機,旗下多個品牌遭遇財務危機。對于一個立志在傳統媒體業重整河山的人來說,這種消息可能產生毀滅性效應。
普羅米修斯環球媒體公司于2009年底斥資7000萬美元,收購尼爾森娛樂公司旗下8個品牌,包括《好萊塢報道者》、《公告牌》、《廣告周刊》、《品牌周刊》、《媒體周刊》、《克里奧廣告獎》、《后臺》和《電影期刊》等。
《紐約郵報》的報道沒有說明消息來源,真實性并不可靠,但它還是惹惱了貝克曼。他和投資伙伴發表嚴正聲明,公開斥責報道失實。他說:“我不知道是誰在造謠,一旦讓我找出來,我非擰斷他的脖子不可。”
“鈔票從天而降”的感覺
貝克曼是一個典型的傳統媒體人,曾在康泰納仕集團從事銷售工作長達24年。具有百年歷史的康泰納仕集團在全球25個市場擁有128本雜志,包括《名利場》、《智族GQ》、《服飾與美容》等,為1.5億讀者詮釋時尚定義。
作為一個從傳統媒體黃金時代走過來的人,貝克曼體驗過“鈔票從天而降”的感覺,對自己的工作能力也相當自信。他曾擔任康泰納仕集團媒體部總裁,負責全公司的廣告業務。離開康泰納仕之前,他是仙童服裝公司總裁,掌管時尚雜志《W》、《女性服飾日志》和《鞋業新聞》等。
為展才華離職后再戰江湖
但他仍覺得自己的才華沒有得到充分施展,尤其是出任仙童服裝公司總裁一職后,媒體評價為“明升暗降”,更刺傷了他的驕傲和自尊。隨著金融危機降臨,公司為節省開支,取消了他籌劃多時的多媒體娛樂表演,也令他備受挫折。此時,他已是知天命的年紀,母親的去世讓他萌生去意。
“我很驕傲自己在康泰納仕集團作出的成績,但在集團的最后一兩年里,我真切地感受到,我在那里的使命已經結束。”貝克曼說。此時,恰逢尼爾森娛樂公司有意出售旗下品牌,他覺得,是時候離開康泰納仕集團了。
與貝克曼搭檔收購的私募基金公司Guggenheim錢包鼓鼓,雙方合伙成立了e5環球媒體公司,即后來的普羅米修斯環球媒體公司,完成了尼爾森旗下品牌收購。貝克曼出任公司總裁。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如果圖書音像部門在三年內給公司賺了一分錢的毛利或者五年內賺了一分錢的凈利,就將整個部門的人全部開除。”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曾如是說。一石激起千層浪,當當網掌門人李國慶也毫不示弱,宣稱“當當不怕價格戰”。>>>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貝克曼:美國最后的傳統媒體大亨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1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