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某日,北京金融街的一個飯局上,來自某南方省份股權交易所的常務副總經理趙海(化名),正在抱怨自己的思路不夠清晰,身旁一位某國有銀行的副處長想換個話題:“聽說新三板被推到年底了。”
坐他對面的一家私募公司總裁彭陽(化名)接過了話頭,“河南的交易所就是個教訓,要是問題太多,新三板估計都搞不成。”
“真的假的,可信度不高吧?”在座的一位券商人士懷疑,這是不是其他交易所想搶這些小企業的資源故意放的消息?
“新三板和很多交易所的目標客戶都一樣是一些中小企業,所以難免會出現競爭。”趙海坦言,這次來北京的行程很緊湊,3天時間,幾乎每天都要見三四撥人,在這些人當中,有中關村管委會的,有德意志銀行的,還有券商機構的。
趙海見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從新三板擴容的思路中吸取如何讓企業進入自己的交易所。”
作為朋友,私募老總彭陽一直陪著趙海在北京會客,他也非常關注新三板,“我們公司各個部門的頭頭腦腦,現在都在全國各地的高科技園區去掃蕩那些想在新三板上市的企業。”彭陽告訴《中國經濟周刊》,目的同樣只有一個:尋找有價值的企業進行投資、培育,最終在時機合適之時讓其上市。
同事告訴他,最近一段時間,有幾家高科技園區正在篩選候選名單的企業,相關企業老板們也心情甚佳,儼然馬上要上市的樣子。
在這位私募老總眼中,目前新三板擴容的現狀就像香港導演杜琪峰的電影,角色很多,但個性凸現。他說,目前,地方政府、券商、高新園區、PE都希望新三板擴容盡快推出,好在這塊肥肉上分一塊。
企業:上三板易招財
一個還不知道什么時候才能擴容的新三板,為何能讓這么多角色如此關注?
“新三板的門檻不高,很多企業又想進入,這當中都是利益。”趙海坦言,從去年監管層開始考慮擴容新三板的消息一出,各種機構就已經開始著手準備。
2006年1月23日,中關村科技園區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股份報價轉讓系統(簡稱新三板)經國務院批準設立以來,已運行五年,但其流通性不強、融資能力弱、關注度小等問題始終困擾該市場。而據萬得資訊統計,從2006年“新三板”開板到2010年底,僅有11家掛牌公司完成增發。
隨著創業板推出,新三板擴容的呼聲漸高。而在2010年11月,河南產權交易所的關停事件,客觀上加快了證監會推進新三板擴容的步伐。
分析人士稱,新三板擴容,除了北京中關村之外,其他各地的高新科技區的企業也有望加入。
《中國經濟周刊》獲悉,目前,全國有84家國家級高新技術園區,各園區都在積極準備新三板項目,其中,上海張江高科技園區、武漢東湖高新區、蘇州高新區、成都高新區、青島高新區等幾家大型高新區,被認為是最有希望進入首批擴容名單的。一般來說,一個大型園區內就有數十家新三板的儲備企業。
“每一個園區背后都是一個地方政府,在地方政府看來,自己轄區內的上市公司越多,則越可能被認為當地的經濟發展很好。所以地方政府會不遺余力地去支持自己的園區進入新三板的擴容名單。”彭陽說。
之前,中國資本市場一直缺少一個像美國納斯達克一樣的市場,隨著創業板的推出,人們曾一度以為創業板也能出現像微軟那樣的企業。但現實情況是,部分創業板企業業績下滑、高管套現、圈錢等現象先后出現。人們自然不接受這就是中國的“納斯達克”。
“從監管層的角度來講,力推新三板擴容是他們完善資本市場的責任,不能逃避。”彭陽坦言。
此外,看著那些在主板、創業板、中小板上瘋狂圈錢的同行們紛紛富裕起來,另外一些還沒有資格上這些平臺的中小企業主紛紛開始努力上新三板。“圈錢是一個原因,很多企業還可以利用自己‘即將上新三板’的身份從PE那里先融到一筆不菲的資金,即使后來不上新三板,也可以在拿到一大筆錢的情況下,繼續準備到其他平臺上IPO。”彭陽說。
券商:給企業“補課”能大賺
在新三板擴容的利益鏈條中,券商被認為是最有可能“發大財”的角色。
來自中國證券業協會的消息顯示,截至目前,被協會授予代辦系統主辦券商業務資格的券商共有45家。這其中既包括申銀萬國、國泰君安等傳統老牌券商,也包括平安證券、國信證券、華泰聯合等在創業板開疆辟土的后起之秀。
據了解,這項業務資格涵蓋券商對擬推薦在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掛牌公司的輔導、推薦、代辦轉讓等工作。
“想上新三板的公司往往基礎比較差,這要比上創業板、主板的公司輔導的內容要多,自然券商賺取的利潤也很大。”一位券商人士對《中國經濟周刊》說。
國泰君安在最新發布的策略報告中指出,作為新三板利益鏈條中的核心機構,券商或成為最大受益者,這在業務規模、產業鏈條、盈利模式拓展等多方面,均將有所體現。
報告預測,未來3年內,新三板的市值規模和交易額將達到5000億元的量級,由此給券商帶來的增量收入有望超過170億元、凈收入貢獻度在6%左右,成為其重要的收入來源。
根據中國證券業協會的相關規定,申請主辦券商資格的主要條件包括:最近年度凈資產不低于人民幣8億元,凈資本不低于人民幣5億元;具有20家以上營業部,且布局合理。
上述券商人士坦言,目前主攻“新三板”的券商有三種不同的訴求。
第一類是大型券商,由于一直著眼于大型企業的服務和上市,忽視了中小企業,錯過了中小板、創業板的發展機會,希望能借此機會重新進軍這塊市場。
第二類是中等規模的券商,這些券商大多有上市需求,但尚未達到券商上市需有兩項業務進入行業前20名的條件,希望發展新三板業務對上市有所幫助。
第三類是地方性券商,有著當地政府背景,和當地高新區聯系緊密,能夠相對容易地拿到更多上市資源。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報告稱Facebook占據38%分享流量 Twitter占17%
ShareThis、星傳媒體、Rubinson合作伙伴今天聯合公布一份報告,該報告通過統計ShareThis按鈕,覆蓋近100萬個網站(一個月瀏覽量達70億次)和3億人,分析了用戶在一個月內的分享和點擊習慣。 平均點擊次數 分享流量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三板利益鏈:圖利者已急不可耐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1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