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記者 雷霆)5月30日消息,據媒體報道,號稱“不作惡”的搜索引擎巨頭Google,被揭發利用旗下空殼公司,在愛爾蘭百慕大等五個地區轉移其利潤重重避稅,在過去5年避稅至少32億英鎊(約342億人民幣)。
中評社香港報道指稱,Google的公司網絡橫跨英美、愛爾蘭、荷蘭、百慕大5個管轄范圍,海外盈利在旗下的子公司合法地自由轉移,最終到達避稅天堂,避交巨額稅項。
香港《文匯報》報道,根據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Google去年在全球賺得178億英鎊(約1903億人民幣)盈利,逾半來自美國以外的市場。英國是Google最賺錢的市場,去年錄得逾20億英鎊(約213億人民幣)盈利。然而,《星期日泰晤士報》的調查揭露,Google 2009年僅在英國繳稅300萬英鎊(約3208萬人民幣)。
盈利經荷蘭空殼 送百慕大免稅
調查發現,Google首先將其搜尋及廣告技術版權,注冊于愛爾蘭都柏林一間空殼控股公司,成為海外收入,避過美國35%重稅率。該控股公司旗下還有一間子公司,負責處理英國及其他市場的廣告業務。即使身處英國的客戶,若想向Google落廣告,也得與愛爾蘭的公司聯絡,而非與英國的公司,因此Google又避過英國的28%稅率。
然而,盡管愛爾蘭稅率僅12.5%,遠低于美、英兩國,但Google也“嫌貴”,透過荷蘭的空殼公司(幾乎沒有員工),把約99.8%的利潤逾37億英鎊(約395億人民幣),以“版稅”之名送回控股公司后,再送到百慕大的公司。由于百慕大不向版稅征稅,遂成為Google的避稅天堂。
而據彭博通訊社2010年10月報道稱,谷歌在過去3年通過連串極復雜避稅方法,將業務由愛爾蘭轉移至避稅天堂百慕大群島,以避開美國高稅率,使其海外營運稅率僅為2.4%,“節省”多達31億美元(約241億港元)。
中國或納入避稅系統
據知情人士透露稱,已從找到線索揭示,谷歌中國也有可能屬于Google全球避稅系統。
此前,據《經濟日報》消息稱,Google在華子公司或業務密切合作——咕果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上海構尋廣告公司和谷歌信息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存在涉稅違法行為,數額高達4000多萬元;具體違法行為包括使用假發票、將無關費用如“按摩費”等列入成本、不按規定代扣代繳營業稅等問題。
“‘按摩費’沖賬的行為很明顯屬于惡意騙稅,很可能會對違規企業課以雙倍懲罰性罰款,而且還要每日加收萬分之五的滯納金。”IT市場咨詢專家楊群說。
《新快報》報道指出,原中國區總裁李開復也深涉其中。雖李開復辯稱是因為公司財務原因延誤了交納期限,并全額繳納了所有費用,其個人沒有責任,但沒有依法及時納稅是不爭的事實。報道還指出,早在2007年10月,該公司的兩家在北京注冊的子公司就被卷入類似風波,涉稅金額2000多萬元。
推薦閱讀
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公眾的馬云和公眾的阿里巴巴會被貼上各種標簽,被各種解讀包圍。 馬云和他的阿里巴巴經常處于輿論中心。 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公眾的馬云和公眾的阿里巴巴會被>>>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2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