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Square與谷歌本周相繼宣布推出移動支付業務,美國科技博客網站AllThingsD周四撰文點評了這一市場動態,同時認為在谷歌與Square的競爭中,用戶暫時會成為最大的贏家。
以下為文章全文:
谷歌周四發布了移動支付服務Google Wallet,允許用戶借助于Android手機和近場通訊(NFC)技術完成支付。在當天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谷歌還表示已構建了一個類似于Groupon的團購網絡,可以向消費者提供本地零售商和其他商家的折扣服務。本周一,由Twitter創始人杰克·多西(Jack Dorsey)創建的Square也宣布推出新的移動支付服務。
多西親自展示了Square如何在不使用NFC技術完成支付的方法。用戶可以通過iPhone應用來完成訂購貨物,然后進行支付。用戶的信用卡信息預先保存于iPhone應用中,在結帳時只要將姓名告訴收銀員,后者即可通過iPad完成交易。Square還有意構建一個本地交易網絡。
谷歌和Square均將在美國多座城市對自己的移動支付業務進行測試。谷歌計劃從今年夏天起將其服務推向全美。對于一個就在幾天前還看似非常遙遠的行業來說,本周內發生的這些事情讓人對未來產生了許多幻想。谷歌執行董事長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多西將出席下周舉行的D:All Things Digital大會,并介紹各自的移動支付系統。
許多人不禁會問,在移動支付業務的競爭中,谷歌與Square誰會笑到最后?坦白地說,這兩家公司推出的移動支付系統目前都不夠好。即便整個社會似乎正逐漸朝著讓非現金方式成為主要支付手段的趨勢發展,但要最終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大量的嘗試,未來肯定會遇到一些挫折。
谷歌和Square現在面臨著同一個難題:押寶于新技術和合作伙伴,而這會限制移動支付市場的發展。兩家公司都無力構建一個大型網絡以將其服務真正推向普及。例如,谷歌的解決方案只能支持運行于Sprint網絡的Android智能手機。問題是,在Sprint經銷的手機中,只有一款手機整合了NFC技術。
Square又走向了另一個極端,其系統要求消費者必須擁有一部iPhone,而商家則必須擁有一臺iPad。據說,Square不久會推出支持Android平臺的應用。在交易處理上,谷歌與Square都選擇了依靠合作伙伴的戰略。谷歌選擇與萬事達合作,Square則接受了萬事達的競爭對手維薩的投資。
當然,這只是雙方第一個回合的較量,這場游戲并不僅僅只有谷歌和Square兩個玩家,所以說,一切皆有可能發生。其他許多公司也會加入這場競爭或正在考慮這么做,這會讓事情變得更加錯綜復雜。從目前來看,谷歌具有將其移動支付服務推向大眾的實力和決心,但現在尚不清楚該公司打算如何支持非Android平臺的移動設備。谷歌稱,將構建一個開放的平臺,問題是如何開放呢?
與此同時,Square的解決方案似乎更容易贏得中小企業的支持,因為后者無力去構建復雜的銷售體系。此外,Square還不會受到平臺變更的影響,因為無論誰最終贏得移動操作系統的競爭,都跟該公司沒有任何關系。或許,最大贏家暫時是用戶,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選擇。(揚帆)
推薦閱讀
美國谷歌公司26日推出手機支付系統“谷歌錢包”以及和該系統綁定的“谷歌團購”服務,力圖通過智能手機打造從團購折扣、移動支付到購物積分的一站式零售服務。 美國谷歌公司26日推出手機支付系統谷歌錢包以及和該系統>>>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27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