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認為,建立嚴謹的財務管理等制度是持久發展之道
近一年來,在美國資本市場上,互聯網和中國概念可謂最熱的兩大詞匯。而當互聯網遇到中國概念,其所激發的投資熱情可想而知。不過,最近赴美上市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卻遭遇估值火爆卻破發連連,值得人們關注。
“紅5月”再惹泡沫爭議
中國概念股熱度在5月迎來新一輪高潮,人人網、網秦、鳳凰新媒體、世紀佳緣先后上市。中國概念股扎堆上市,引起不少人對其泡沫的擔憂。
有關中國概念股是否整體估值過高的問題在華爾街一直爭論不休,但這在一定程度上是因為不少中國概念公司目前仍處于初創期,給具備高增長前景的公司做出一個合適估值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紐交所執行副總裁兼上市事務主管斯科特·卡特勒對新華社記者說:“對于公司‘增長前景’到底值多少錢,人們有很大分歧。”
專業基金咨詢機構Z-BEN研究總監張浩川對新華社記者說:“泡沫多少是有一些的,否則也不可能這么多中國企業扎堆去美國上市。支持‘泡沫論’的一個主要依據是大多數中國互聯網企業還看不到一個穩定的盈利模式。”他說,值得擔憂的問題是,許多做多中國概念股的美國投資者都是短期炒作心態,期待總會有人接盤。
整體后勁不足惹人憂
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一方面有關中國概念股是否有泡沫的爭論甚囂塵上,但另一方面卻是一些中國概念股在美股市場破發、后勁不足。
根據資本市場信息與服務提供商Ipreo公司的統計數據,在過去8個月中,有總計36家中國企業登陸美國資本市場,上市首日的平均漲幅為21%,遠高于美國企業8%的平均水平。然而,在上市一個月后,這些公司的股價平均漲幅僅為4%,而同期美國公司平均漲幅高達22%。
財務管理不嚴謹是隱患
另一種現象是,做空中國概念似乎正在成為比做多中國概念更加有利可圖的投資。固然,做空者的危言聳聽夸大了中國概念股的負面形象,但不可否認的是,令做空者有機可乘的,正是中國概念股普遍的財務管理不嚴謹。
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或許是多方急功近利心態所致。最近一些中國企業扎堆赴美上市,都想搭上這趟資本順風車。從企業主,到投資企業的風投、私募基金,到投資銀行,它們的共同利益就在于趁著市場火熱,趕緊上市脫手。在此過程中,企業財務數據過度包裝、相關信息刻意隱瞞等手法的確在一定范圍內存在。而在上市之后,某些企業更是放松會計要求,所以才導致過去一年中有多達24家中國公司審計師辭職或出現會計問題。
記者在多方采訪過程中發現,雖然中國概念股爆出多樁丑聞,但從整體來看,中國概念股多數仍是優秀企業。這些企業赴美上市所遭遇的問題,大都并非因為空頭勢力所宣稱的刻意欺詐,更多是因為它們對海外資本市場規則的不熟悉、上市匆忙、準備不足,以及上市之后的松懈。中國企業需要謹記的是,登陸海外資本市場僅僅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要想獲得持久發展,需經得起成熟市場復雜環境的考驗,中國企業需要改善和學習的東西還有很多,如學習建立規范的財務管理和信息披露制度等等。
(綜合新華社北京5月26日電)
推薦閱讀
據了解,網銀木馬家族通常分為上線和下線兩部分,上線是負責制作和更新木馬的工作室,下線是由木馬工作室在黑客論壇中發帖招募而來的“兼職人員”,俗稱木馬“推廣員”。這些“推廣員”潛伏在知名購物網站中,利用低>>>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27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