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以來,中國互聯網公司在全球資本市場再次上演集體狂歡,呈現一片繁榮景象。然而,在高估值的背后,也引來無數關于“中國互聯網業正涌現泡沫”的聲音
10年前發生的互聯網泡沫讓諸多高科技公司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損失過半。而10年后的今天,諸多跡象表明,一輪新的互聯網泡末正在形成。
5月5日,被央視點名批評的手機安全軟件公司網秦雖然在紐約交易所成功上市,但當天收市卻跌破發行價,成為近期赴美上市公司中最倒霉的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事實上,網秦的故事也正在印證業界的一個擔憂:受資本的逐利本性影響,當前的互聯網熱潮或已蘊含著泡沫成分。
10年前發生的互聯網泡沫讓諸多高科技公司在鬼門關前走了一遭,損失過半。而10年后的今天,諸多跡象表明,一輪新的互聯網泡末正在形成。
5月5日,被央視點名批評的手機安全軟件公司網秦雖然在紐約交易所成功上市,但當天收市卻跌破發行價,成為近期赴美上市公司中最倒霉的一家中國互聯網公司。事實上,網秦的故事也正在印證業界的一個擔憂:受資本的逐利本性影響,當前的互聯網熱潮或已蘊含著泡沫成分。
公開資料顯示,在過去4年中,網秦獲得的投資來源包括金沙江創投、紅杉中國、聯創策源、富達亞洲、臺灣芯片商聯發科子公司及宏達電,而在招股說明書的主要機構投資一欄中,僅列出三家:金沙江創投、聯創策源和紅杉資本。按發行價11.50美元計算,三家風投所持股價值1.84億美元,較之前投資將超4倍回報,但如果按最新收盤價9.30美元計算,所得回報將不足4倍。
業界的擔憂不無道理。與之前在美上市的國內公司相比,網秦創下了近期國內互聯網公司上市后風投回報率的最低紀錄。為何出現這樣的結果?原因是在這輪融資潮中,一些企業的市值已經偏離了其正常的價值區間。
搜狐CEO張朝陽認為,“中國概念股有點像第一次互聯網泡沫時期”,不出兩年泡沫必滅。新一輪互聯網泡沫真的來了嗎是不是會重蹈第一次互聯網泡沫的覆轍?
泡沫隱現
現在的情形正與2000年爆發的互聯網泡沫極為相似。
在這輪泡沫中,大部分企業缺乏切實可行的計劃和管理能力,卻憑借一個新穎的“.COM”概念,仍能將創意出售給投資者,最終導致危機產生。而現在發生的一切,似乎正在印證10年前發生的案例。一批自身缺乏盈利能力卻成功贏得投資者關注的企業,正在這一條相同的道路上。
現在,除了剛剛上市的奇虎、人人網的業績過硬外,其他已經上市或正準備上市的企業,其業績幾乎可以用“爛”字來形容。對此,私募股權投資公司ProvidenceEquityPartnersCEO喬納森·納爾遜表示,當前投資者對熱門互聯網公司的投資過于草率,所獲股權比2000年互聯網泡沫時的創業公司股權更加微弱,這會給投資者帶來風險。
對于目前互聯網的怪狀,知名互聯網評論家劉興亮介紹說,他曾聽投資機構的朋友說,本來想以100萬美元投資一家電商網站,卻發現需要1000萬美元才能操作,不得不將此事擱置。劉興亮認為:“上一次互聯網泡沫在美國產生,這一輪卻有可能由中國而始!那些在自己領域內頂級的網站應該受影響不大,比較低層的網站也不會有太大波動,最可能受到互聯網泡沫侵襲的應該是剛剛上市或中間環節的網站。
微軟公司資深副總裁、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認為,互聯網本身并沒有泡沫,但是一些互聯網公司目前估值過高,這是泡沫誕生的根源。“這些企業還沒有很清晰的業務模式,高度的同質化,然后就去IPO”。
5月4日,美國股市中國互聯網概念股普遍下挫。其中,三大門戶網站暴跌:新浪跌9.5%,收報122.22美元;搜狐跌8.5%,收報94.83美元;網易跌8.5%,收報45.5美元。另外,百度跌5.17%,優酷跌5.91%,奇虎360跌6.78%,盛大跌6.40%,盛大游戲跌3.63%,酷6跌12.37%。其他個股也有不同程度的跌幅。
業內認為,這一輪互聯網概念股的普跌,可能預示著市場對這一趨勢的擔憂。
國外資本助推
對于當前互聯網的上市熱情,搜狐CEO張朝陽直言:搜狐不排除趁泡沫機會,將其旗下的視頻和搜狗業務均分拆上市。他的理由是:當年若不是上市,搜狐早就被新浪吞并了。
對于張朝陽的這一言論,業內認為他可能只說出了一半實情,資本泡沫通常都是一種“搏傻游戲”——就像投資界的人認為,“所謂泡沫,就是太多的資金追逐某些資產,然后大量制造出那些資產,再需要找一個更大的傻瓜去買下它們。”
對于中國互聯網公司現在的IPO浪潮,盛拓傳媒CEO秦致并沒有從正面告訴《IT時代周刊》記者。在他看來,中國互聯網領域共發生了4次IPO浪潮。1999年到2000年的IPO浪潮,主打“中國雅虎、美國在線”概念的中華網、新浪、網易、搜狐分別在1999年和2000年上市。這一時期,他還在美國工作,而盛拓傳媒旗下的IT168網站這時剛剛上線,成為業內最早的最具影響力的IT消費原創導購平臺之一。沉寂四五年后,異軍突起的中國網絡游戲和無線業務公司在2004年掀起了第二波赴美上市潮,其代表分別是2004年5月上市的盛大和2004年7月上市的空中網,以及掌上靈通、完美時空、巨人等。
三個深刻影響中國互聯網格局,并在全球互聯網業界擁有號召力的中國明星也在這一時期獲得資本市場的擁抱:2004年6月、2005年8月,騰訊和百度相繼上市;同在2005年8月,阿里巴巴獲得雅虎10億美元融資,2007年11月其B2B部分在香港IPO,成為第三波IPO浪潮。第四次浪潮是以去年年底當當網和優酷網上市開始一直持續到現在包括360、人人網等公司的上市,目前看來還將延續下去。盛拓傳媒在此次浪潮之前,已經成為了由IT168、泡泡網、車168、汽車之家四家業內領先的專業性垂直網站組合而成的互聯網公司,并繼續邁進在高速成長的道路上。
盡管歷經四個波次,排隊上市的中國互聯網企業仍在持續增多,比如電子商務領域的京東商城、凡客誠品,社交網站中的開心網,視頻行業的土豆網等。
在秦致看來,伴隨著每次浪潮帶來的繁榮,隨之而來的是泡沫的破裂,大量未上市的互聯網公司裁員或關門,已上市的公司則勉力強撐。在他眼里,張朝陽的這些話,可能與他經歷過互聯網泡沫的破裂有很大關系。
“眼下的這次IPO浪潮是否會有泡沫,我相信每個互聯網從業人士都有自己的看法。”秦致說,“我的觀點是,泡沫會有,但不會像10年前的那樣致命。大起、大落、回歸正常軌道,周而復始,這是互聯網行業的發展規律。甚至我們可以把它當作優勝劣汰的自然法則。現在的互聯網公司與10年前相比已經大大不同,它們有著清晰的商業模式,有著龐大的用戶基礎,其根基更為牢固。”
“我們擔心泡沫的破裂是沒有意義的。”秦致認為,“我們需要做的,是打好自己的基礎,不斷地創新和發展,爭取更多的用戶,以足夠強的實力去接受互聯網泡沫的考驗。”
事實上,對于現在的第二輪網絡泡沫論調,很多人認為是美國經濟經歷2008年次債金融危機后的投資轉向。在美國經濟轉衰之下,中國這樣的新興市場自然更加受到追捧。對于這一觀點,秦致表示認同,他認為新興市場是全球資本的重要流入對象。目前,新興市場國家及地區正在積極進行對外投資,這是當代世界經濟發展中的重大積極因素,無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會從中受益。
就中國來說,中國是世界最大的新興市場,而在內部,三、四線城市則是新興中的新興。隨著城市化的進程,他們勢必會成為消費的主力。如果成功抓住了這部分消費者的需求,就能在未來的市場格局中占得先機。
不是恐嚇
事實上,國外資本瘋狂追捧中國概念股正是誘發業內擔心互聯網泡沫重演的原因。
當初的痛苦如今歷歷在目。2000年4月3日-4日兩日內,納指暴跌924點,跌幅超過20%。在一個多月內,又從5084點狂瀉至1300多點。此后三年內,跌至825.8點的歷史最低點。在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間,因泡沫破裂抹去了約5萬億美元的市值。當時,在互聯網泡沫破裂前,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企業的每股股票都能賣到2000美元,但泡沫破裂后只能賣2美元。
4月25日,搜狐CEO張朝陽公開警示中國概念股的泡沫,他表示:“中國概念股現在比較火爆,有點像1999年的泡沫時期,隨便一個公司都能在美國上市而且獲得很高的市值。”張朝陽提醒投資者:“現在很多不盈利的公司市值很高,這是一個不正常的現象。”
事實上,在第一輪互聯網泡沫中,不少公司純粹是概念炒作,在缺少盈利模式支撐的情況下,依靠“燒錢”維持公司運營,并堅持到將公司賣給“下家”;但目前多數互聯網公司已和實體經濟相結合。互聯網觀察人士洪波認為,扎堆上市,未上市企業投融資活躍、估值猛增以及由此引發的互聯網廣告大戰,都讓他感受到了“互聯網泡沫第二波”的到來。不過,洪波同時表示,目前這一輪泡沫與第一輪不太一樣。“那時互聯網對誰都是全新概念,投資者不了解,創業公司也不知道怎么賺錢,就上市。”他說,當時的泡沫,導致此后三年內,沒有錢愿意投入互聯網,很多互聯網公司也羞于把自己列入互聯網行業。
不過,不是所有的人都認為現在中國互聯網即將重蹈當初的危機。盛拓傳媒CEO認為,現在談論上市或已經上市的土豆網、人人網、網秦、盛大文學、世紀佳緣、開心網、迅雷、淘寶、凡客誠品、鳳凰網、和訊、56網、京東商城等互聯網公司,它們能獲得資本的青睞在于都有一個鮮明的特點——專注于互聯網的某個方面。
雖然這些企業很多財報并不漂亮,但它們在為用戶做專業的服務,并且有中國市場龐大的用戶群作為支撐,它們的盈利模式足夠清晰。從這一點來看,顯然投資者看重的是企業的未來。
推薦閱讀
據國外媒體昨日報道,美國最大的零售券商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將允許其員工使用Twitter和LinkedIn等社交網絡,這在華爾街尚屬首次。 據國外媒體昨日報道,美國最大的零售券商摩根士丹利美邦公司將允許其員工使用Twitte>>>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公司帶傷上市引擔憂 新一輪泡沫10年后或卷土重來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28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