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號 盜密碼網上形成網絡產業鏈 廣西一村落村民相互扶持形成人際詐騙鏈條
核心提示
昨日記者從南海警方獲悉,歷經兩個多月的重大利用QQ詐騙案終于告破。據了解,3月底,家住南海的姚先生在上網與被盜了QQ號的好友“阿興”視頻聊天時,被騙走6000元。
今年5月20日,南海警方在廣西賓陽將疑犯抓捕歸案,目前兩名疑犯因涉嫌詐騙罪被刑事拘留。不過,隨著南海警方深入的調查,發現在詐騙案的背后隱藏著一個龐大的黑色利益鏈。
典型案件:“好友”視頻聊天借錢后不見蹤影
3月29日,南海平洲的姚先生在家中上網,突然他的好友“阿興”向他提出視頻聊天請求,姚先生并未多想便接受了朋友邀請。在視頻里,姚先生清晰地看到朋友“阿興”呈現在視頻中。十分鐘后,“阿興”提出借錢請求,要姚先生給自己匯6000元。當天姚先生就按照“阿興”提供的賬號匯去了6000元。收到錢后,“阿興”在聊天窗口發出“886”(拜拜嘍)后立即下線。
幾天后,阿興打電話給姚先生時提到借錢一事,阿興卻表示根本沒有向他借過錢。姚先生這才知道自己被騙了,遂向南海警方報警求助。
南海刑警根據詐騙分子的賬號進行排查,同時在金融機構的配合下,最終確定該起詐騙案件的主體人員在廣西賓陽縣。5月20日,專案組民警奔赴賓陽縣,并請求來賓當地警方全力協助偵破此案。
專案組民警迅速鎖定了犯罪嫌疑人——家住賓陽縣賓州鎮某村的馬某和廖某。隨后,專案組民警立即對馬某和廖某實施布控和抓捕行動。
兩名疑犯被抓捕后,民警審訊發現,疑犯馬某17歲,而廖某只有16歲。至截稿時止,兩名疑犯已供認作案超過20起,目前兩人已因涉嫌詐騙罪被刑事拘留,更多相關內容警方仍在偵查之中。
兩條“產業鏈”
網絡黑色鏈條
隨著案件的深入調查,警方發現一條利用QQ網絡進行詐騙的產業鏈條。
在該起案件中,兩名疑犯并不會編制木馬程序,他們是怎么盜取別人的QQ的呢?警方介紹,在偵查過程中他們發現疑犯使用的木馬病毒是在網上購買的。
辦案民警稱,在兩名疑犯的背后還有一個龐大的販賣編制電腦木馬病毒的犯罪團伙,他們將編制的木馬病毒程序在網上售賣給下游的具體實施網絡詐騙人員。一些網絡編程人員盜取了QQ號后,再將號碼轉賣給犯罪分子,獲取利潤。
昨天記者上網搜索“盜Q軟件”,網上出現很多相關的網頁。記者與其中一名賣家聯系上,對方稱可以隨意破解QQ號碼及密碼,費用為50元(包含密保)10分鐘左右破解好。記者問詢是否有盜號軟件銷售,該網友隨后發來一個網址。
該網站銷售的正是南海警方破獲的利用QQ詐騙案件當中使用的“木馬病毒”。該軟件擁有強制視頻、暴力破解QQ密碼、強制語音、聊天記錄監視以及破解相冊密碼等多個功能。
南海警方發現,案犯在作案過程中沒有一張用自己的身份證開的銀行卡。那么案犯是怎么獲得如此多作案用的銀行卡呢?
南海警方透露,犯罪分子讓一些不懂法律的人(進城務工人員較多)用自己的身份證去不同銀行開卡,后以每張約150元的行價,從他們手中買過來,然后用這些銀行卡騰挪利用QQ騙的錢財。此外,還有些人專門從事買賣銀行卡中介交易,他們從打工者手中購買了銀行卡后,再以高出一倍的價格轉手賣給作案分子。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5月26日下午消息,美國議員周三向眾議院提交了一項議案,要求互聯網服務提供商(ISP)必須將用戶信息保留最多18個月,以協助聯邦執法機關對涉及兒童色情內容的網絡案件進行調查。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5月26日下>>>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0/212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