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團購消費很流行,不僅團購手機、電影券,連餐廳消費也照樣團購。這樣的消費方式很時髦,但是市民傅先生團購了餐廳消費后卻感到憋屈,覺得自己受到了歧視。
前段時間,傅先生以158元的價格在大眾點評網上團購了原價為473元的凱樂文地中海餐廳的菜品。當他持券去餐廳消費的時候,認為商家有歧視團購消費者之嫌,菜品份量比正常消費要少。“我看到旁邊一桌原價點了我團購里的綜合碳烤拼盤,不僅菜量比我的多,連盤子也比我的大。”他告訴記者,原價購買綜合碳烤拼盤的菜量比團購的多了一倍多,“旁邊也是一對情侶,我這邊也是,他們一盤菜都沒有吃完,我們吃了六、七盤了都還沒有飽腹感。”
此外,團購頁面上菜品的展示也與實際遇到的有所不同。網頁中,小胡瓜芝士餅有番茄等副菜進行點綴,而傅先生吃到的只是光禿禿的芝士餅,毫無美感可言。
記者隨后致電凱樂文地中海餐廳,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店中參與團購的商品并不是店內菜單上的商品, “團購菜單是為中國人特制的,當然與常規菜單存在區別。”她表示傅先生在餐廳看到的菜品與其團購內容并不一樣,“我們怕中國人吃不慣,所以才在團購上稍作改良。”對于這樣的回答,記者仍是一頭霧水。
律師觀點
李立表示,消費者在進行團購消費時最容易碰到的就是商家隱瞞商品信息及涉嫌價格欺詐的問題。他認為傅先生遇到的問題就是典型的團購消費“歧視”。在消費者知情權方面,商品信息的正確體現是非常重要的。此外,團購網站對商家給予的信息有審查的義務,應該發布真實的信息,更應做到對某些重要信息的標注。“比如菜品是否有區別,消費是否有限制等。”對于餐廳方面給出的“是為中國人特設的團購菜單”這一說法,李立認為這是商家無視消費者知情權的一種體現,“他隱瞞了重要事實情況,而這卻是在法律范圍內必須標識清楚的。”
推薦閱讀
不過,豪車還未真正在網上賣出,就有網友在網上爆出“牛氣客服粗口事件”。有網友發帖稱,自己在網上詢問蘭博基尼的客服人員“包郵嗎?走什么快遞?”時,結果對方卻回答:“窮鬼自重。”這讓不少網友指責客服的“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消費者團購被歧視:菜品份量不足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3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