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網站酷6在5月18日突然宣布對銷售部門進行大規模裁員,兩副總被免職,公司與員工雙方各執一詞,甚至發生激烈沖突,連續數日成為新聞焦點。事件至今仍未有最終結果。
搜狐IT和騰訊科技的最新報道已經證實,做出這一決策的,是盛大掌舵人、酷6薪酬委員會主席陳天橋。這位依靠《傳奇》起家,意欲締造盛大帝國的神話級人物,為何在對收購而來的酷6進行整頓時,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和關注度?
2009年末,盛大在酷6幾乎面臨斷糧的情況下,以“抄底”價格全資收購后者,雖然也背上了持續虧損的大包袱,但視頻的美好概念和超高的性價比博得了掌聲一片。
遺憾的是,酷6被收入盛大旗下后,策略幾經調整,時有高管不合的消息傳出,最終財報越來越難看、思路也更加動蕩模糊。
在內耗和爭議中,酷6的影響力日漸式微,原本酷6與優酷土豆相比難有任何優勢,能在艱難處境中前行數年,與創始人李善友(微博)性格堅韌、善鼓士氣有很大關系,但并入盛大后李逐漸被邊緣化直至數月前離職,使得原本千瘡百孔的酷6更加人心惶惶。如今整個銷售部門亦遭清洗,終于使得最后一塊多米諾骨牌被推到。
酷6的如今局面,員工應該反思,但首先應讓陳天橋承擔主要責任,仔細研究各種公開的報道會發現,酷6并入盛大后的每一個重要決策幾乎都是陳天橋拍板的,痕跡明顯。
但,最終要承擔責任的卻是李善友、郝志中(微博)、曾興曄等創業管理團隊和一線員工,一個個光榮下崗。
酷6的遭遇,在陳天橋手中遠非個例。不完全統計來的數據如下:
2011年4月,盛世驕陽創始人徐蕾蕾被撤掉CEO職務,隨后其創世團隊被全盤清洗;6個月前,曾經高調成立的華影盛世CEO龍丹妮被撤職,團隊被全部解散;5個月前,改名為盛大無線的華友世紀公司進行占比40%的大裁員,被裁員工多為華友老員工;若追溯至去年6月,盛大收購的華友世紀原高管CTO梁建武、資深副總裁張燕梅、副總裁高波、財務總監劉政離職。
這些公司與酷6有著驚人的相似境遇:創始人股權被稀釋,最終出局;創業團隊被清洗,最終出局。一言畢之:創業者們承擔責任、鎩羽而歸。
每個商業公司的負責人都應在規定的時間內追求業績,不理想者應為業績承擔責任。這是股東與經營層必須達成的契約。問題在于,如果多家公司均出現了嚴重問題,而這些公司的背后都有同一個事無巨細的控股大股東,那么,這個大股東自身是否也要承擔責任,甚至主要責任呢?
陳天橋卻一直身居幕后,躲開了質疑,使盛大成了最能與故宮博物院相媲美的一推二六五企業,成功,靠天橋,失敗,怪下屬。
如果說推卸責任還有愿賭服輸這樣的商業準則來解釋,那么,對新團隊虎頭蛇尾,不加珍惜的硬傷卻足以讓能人異士、精兵強將遠離盛大帝國。
僅不完全統計表明,最近一年,盛大帝國中離職者眾:盛大游戲CEO李瑜(微博)、盛越廣告CEO張雨、華影盛世CEO龍丹妮、酷6 CEO李善友、邊鋒總裁許朝軍(微博)、盛大在線COO邊江、盛世驕陽CEO徐蕾蕾…這些聲名赫赫的干將,選擇了在同一年內離開盛大。
這些人放在任何地方皆為人中龍鳳,卻紛紛主動或被動離開,轉身之快捷果敢,令人驚訝。
比較戲劇的是,面對盛大拋出的橄欖枝,離職創業者中卻無一人接受盛大投資,似乎可以映射出曾經的老板在人才們心中的大大問號。
似乎可以進一步佐證的是,盡管開出了豐厚條件盛大的數只基金至今尚未成功發掘或培養出第二個"傳奇",很少有極其優秀的團隊因為不差錢而加盟盛大。
最后一個飽受詬病的焦點是,陳天橋過于倚重資本,卻忽略企業立身之本。陳天橋在資本層面的連環運作,和大視野的布局,為盛大帶來合縱連橫的優勢;但布局過多、戰略高于實踐導致的結果是,四處開花的盛大在很多領域都只能做到似是而非,徒有其表。如今甚至最根本的游戲業務也處境不妙,先后被騰訊、網易和暢游超越。
陳天橋早期以精明能干和冒險善賭揚名,近年通過修行具備了一定的行業領袖風范。在陳天橋的領導下,盛大不斷進行投資和收購,確立了娛樂帝國的遠景,入圍了互聯網賽場的決賽圈。
可,如果不能勇于承擔責任、放權和信任團隊以及腳踏實地干業務,那么,無論從經營業績、名聲口碑抑或資本認同哪個角度來看,陳天橋的迪士尼之夢,依然會如空中閣樓一般,杵在風中。
推薦閱讀
(記者范旭光)昨天昌榮傳播發布最新報告稱,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廣告市場整體比去年同期增長18.6%。昌榮傳播分析認為,團購網的這輪廣告大戰僅僅是一個局部熱點,不足以形成一個新的增長點,更難以持續。 本報訊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BiaNews快評:從酷6裁員風波看陳天橋3大硬傷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37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