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與同行討論,為什么QQ不開放它的面板,供第三方應用植入。大部分人認為這是一種一廂情愿的想法,要知道QQ面板上寸土寸金,每一平方毫米都閃耀著金子的光芒,QQ是無論如何不會開放它的面板的。這個說法頗有道理,要讓一個公司放棄既有的牢固的收入陣地,去搞什么“開放”,委實不太可能,更何況這家公司是上市公司,每個季度都要交財報給投資者的。
本月9日,騰訊在人民日報上投放廣告:“Q+開放的互聯網,你準備好了嗎?”。這個廣告語剛出爐時,還引起了業內的猜測。不過十天不到的工夫,一個名為“Q+平臺”的東西出爐,騰訊正式宣布啟動開放平臺計劃。
在騰訊官網上,有一條對這個平臺進行說明的視頻。我仔細看了看這個視頻,有恍然大悟的感覺。騰訊的確開放了它的面板,但不是QQ的面板,而是把用戶的桌面變成了它的面板。在這個面板上,插入各種第三方應用。因為這個“面板”是全新的東西,尚不屬于QQ既有的勢力范圍,搞開放平臺,匯聚多家公司之力,說到底是這樣一句話:更加徹底地占領用戶的桌面。
在Windows系統上,很早就有所謂的widget(即插件),這些插件都是些很輕的軟件,用戶可以從網上下載下來,成為自己的桌面側邊欄工具,一般以天氣預報、CPU耗能、隨手貼記事,當然還有小游戲為主。這些插件來自于各種各樣的公司或開發團隊,并沒有一個巨頭將它們組織起來。事實上,微軟對這個事也是有點三心二意地任其發展的意味,道理也很簡單,你們怎么競爭,不都是在我的平臺上嘛。
后來360推了一個名為“360桌面”的應用,這是一個能夠把本機安裝的軟件自動收攏到桌面的一個“目錄夾”的功能,自然地,在這個“目錄夾”里,也會有360向你推薦的你尚未安裝的軟件。利用360桌面,你就不必使用這樣一個路徑來完成軟件使用了:開始—>程序—>軟件選擇。有些人會想,在Windows桌面上建一個軟件快捷方式不就得了,但顯然桌面上太過凌亂,不是什么好的體驗。更何況360桌面,還能向你推薦軟件吶。
但360桌面走的是類似App Store的路子,它并沒有替代系統的野心——至少從產品本身來看。“Q+平臺”則不是。用戶在登錄QQ后,可一鍵完成從操作系統向“Q+”的切換,直接使用各種第三方應用。在切換完成后,Windows系統那些諸如“開始”的按鈕便全然不見了。
“Q+平臺”,最適合的類比是百度的“框計算”。在今天的百度搜索框里,當你輸入“小游戲”時,第一個你能看到的,就是共38頁、每頁20個的小游戲圖標,你可以直接點擊這些圖標進行游戲而無需離開百度網。百度框計算的正面說法是幫助用戶盡快找到他們想要的東西而無需繁瑣點擊,但負面的批評,則是認為百度意圖將整個互聯網都框進它自家的網站中。
騰訊這個平臺,與百度在“云”上發力所不同的是,它直接在“端”上發力——你的桌面。從路徑上講,只要用戶使用電腦,想進入云的前一個動作總是從端開始。故而,“Q+平臺”比框計算具有更大的野心,以及對用戶更強悍的控制力。從競爭策略上講,騰訊已經比百度棋高一招,因為這是和做操作系統差不多的東西了。
微軟做操作系統,從來不在意在上面跑什么軟件,微軟既不會向你推薦軟件,也不會成為你購買軟件中的一個支付環節。但蘋果做操作系統,則在這兩點上有了突破:App Store會向你推薦軟件,也會成為重要的支付環節。騰訊的意圖,是跟著蘋果走的,既非搞個桌面裝飾,也不是搞什么應用商店。要說2011年,騰訊會進入操作系統市場,可能有點早,但絕對不會令人奇怪。
以前行內有句話,說騰訊一貫“走自己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這話其實并不確切,很多騰訊搞的東西,并沒有干過競品。但“Q+平臺”,彰顯的是這樣一種決心:和我一起走,不然你將無路可走。與百度框計算相對應的,我把“Q+平臺”稱為“Q計算”,只不過百度要算計的是云上的東西,騰訊算計的,則是端上的東西。
而無端,則不成云。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5月19日消息,據英國新聞網站thinq報道,社交網絡導致英國勞動力效率下降,致使損失高達580億英鎊。根據由500家英國公司參加的員工工作習慣的調查發現,有超過50%的員工在工作時花費超過1小時用來回復個人郵>>>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39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