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去年下半年開始,中國互聯網企業蜂擁在美國上市。有的股票上市當天,股價就翻了一倍多,震動了業界,也震動了華爾街——如當當網、優酷網、藍汛科技、奇虎360、人人網等。但眼下資本市場出現了暫時的審美疲勞,隨后上市的互聯網企業一上市就跌破發行價,如網秦、世紀佳緣,這也影響了整個中國概念股。
于是,境外媒體匆忙下結論:中國第三次網絡泡沫馬上就要破滅了。他們列舉了第一次和第二次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案例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可笑的是,國內有些人也跟在后面爆炒“泡沫論”。
《IT時代周刊》總編曹健
因為機緣,我最近開始涉足美股,也有意識地跟蹤研究了一些相關美股,尤其是互聯網行業的美股。出于職業習慣,我開始向資本市場的資深專家請教。通過總結我發現,我的觀點和網上一些人的觀點截然相反,我覺得第三次互聯網泡沫被人為夸大了。
我們先來看看互聯網第一次泡沫是怎么破滅的吧。從1997年開始,關于“千年蟲”的問題引起了政府部門的高度重視,也讓企業、金融、教育等機構感到危機。在IT企業鼓吹和炒作下,這個問題引起全社會的恐慌:“千年蟲”要是影響我們的數據進而影響我們的業務,后果會非常嚴重。在金融行業的帶動下,各行各業IT需求一下子被全面激活,上萬億美元訂單如雪片般飛來,互聯網企業呈爆炸性發展。資本市場當然不會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在資本的精心策劃下,很多公司在美國上市。然而,當2000年真的到來,人們突然發現,“千年蟲”問題并不象原先說的那樣嚴重。于是,基于IT和互聯網的需求一瀉千里,第一次泡沫破滅。
第二次泡沫是由SP公司吹起最后破滅的。這些SP依靠移動運營商創新的產品——短信,弄虛作假,坑蒙拐騙,引來全社會的公憤,最后徹底把這個行業毀掉。運營商不得不痛下決心,終止和他們的合作,于是他們的股票很快變為垃圾。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消息人士說,調查涉及google是否在知情情況下,接受了加拿大和其他地區的違反美國法律的網絡藥店投放廣告。但是目前,google和司法部的發言人都拒絕對此置評。 據經濟之聲《財經早報》 報道 Google最近因為隱私的問題>>>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45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