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5月14日消息,本周最新一期的《經濟學人》雜志刊發了一篇題為《新數字淘金熱》的分析文章。文中稱互聯網新一輪繁榮期已經到來,技術、資金和全球化這三駕馬車驅動了本輪熱潮。然而,這是否也意味著新的科技泡沫再次出現呢?或許投資者應該保持清醒的頭腦,節制自己的欲望,在適當的時機果斷抽身離場才是正道。
以下為原文:
Pier38是一個類似飛機庫的龐然大物,位于舊金山的濱水區。在加利福尼亞淘金熱時期,來自中國的移民曾經在這里扛著鎬和锨修建鐵路。如今,該碼頭是一批發展智能手機和計算機業務,并正投入一場互聯網財富大戰的企業家的家園。這群經營著初創公司的年輕人有著時髦的怪名字,如NoiseToys, Adility和Trazzler,他們坐在自己開敞式設計的辦公室里,凝視停泊在附近的新奇精美的游艇,卻能夠毫不激動地敲出一行行的代碼。
“創新的速度超越了以往的一切,”Ryan Spoon說道。他經營著Dogpatch Labs,這是一家風險資本公司的分支機構,專門租借場地給初創公司。這些承租人跟很多其他的企業家一樣,想要追隨Facebook和開發了包括Farmville在內的眾多廣受歡迎的網絡游戲開發商Zynga這類公司的步伐,這些公司在短短幾年內就在互聯網界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
其中一些成就最為卓越的初創公司正在為申報上市做準備,或者正在被財力雄厚的大公司收購。5月9號,LinkedIn是一家面向專業人士的社交網站,去年的營業額達到了2億4300萬美元。它已經為即將在紐約證券交易所(NYSE)進行的首次公開募股(IPO)做好了準備,紐約證券交易所對它的估價高達85億美元。第二天,微軟就宣布正在以8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Skype,一家互聯網通話及視頻服務的提供商。
其他一些公司似乎也即將掛牌上市,如為訂閱用戶提供網絡優惠券的Groupon。自從2000年電信和互聯網股市泡沫爆發后就很少有大型互聯網公司上市。而如今,許多大型互聯網公司進行首次公開募股,再加上科技公司的大規模兼并、收購的復蘇,引發了對于這一產業的意見分歧。一些經驗人士從初創公司和部分相對而言發展較為成熟的公司例如Twitter的估價中預見到了新泡沫現象的出現。Twitter從五年前首次推出至今仍在探索令人滿意的業務模式。而更多的樂觀人士則認為,很多初創公司前途無量,而且還有很多像微軟這樣的收購者,有實力、有信心搶先把還未上市或未被收購的成熟互聯網公司收入囊中。
技術、融資和中國
然而,兩種意見的持有者都同意的是,互聯網世界正在被一些強大的力量所改變,其中,三股力量最為突出。首先,技術進步使得創造出無數好的網絡業務想法變得更加簡單廉價。第二,新一批財力雄厚的投資者樂于以資金來支持這些想法。第三,這次的繁榮比上次更加全球化,中國的互聯網公司和美國的公司一樣讓人驚喜。
從技術開始談起。美國調研公司國際數據公司(IDC)估計,與2010年的3億300萬相比,今年的全世界智能手機銷售量將會達到大約4億5000萬。
根據摩爾定律,集成電路上可容納的晶體管數目,約每隔18個月便會增加一倍。這一定律繼續神奇地奏效,帶來了性能不斷提升、價格不斷降低的消費類設備的增加。如今的一些平板電腦和智能手機比十年前的個人電腦都要強大的多。
摩爾定律還能用于解釋云服務的發展,如蘋果的iTunes音樂商店,無論你身處何處,使用任何設備都能訪問。這類服務在數據中心中完成,數據中心是云服務的工廠,擠滿了幾十萬臺服務器。服務器的數據處理能力不斷增強,但價格卻急劇下降。連接各設備的時間越來越短,所用的線路也越來越少。
這些技術發展促進了新平臺的產生,即可供其他公司建立服務的計算基礎。智能手機的操作系統和Facebook、LinkedIn這類社交網站都是很好的例子,部分平臺有幾億人使用。同時,這些平臺正從智能手機、傳感器和其他設備中產生海量數據。
這些平臺蘊含著巨大的數字機遇空間。其中,最讓人震驚的創新就是洶涌而來的大量可下載的智能手機或計算機軟件應用。蘋果應用商店成立僅僅三年,卻提供超過30萬款應用,Facebook用戶每天安裝的應用數量高達2000萬個。智能設備的廣泛使用和快如閃電的網絡也使Skype這類服務從中受益。
一些興奮的人們將此次技術巨變與5億年前的寒武紀生命大爆炸相提并論。當時,部分由于細胞已經趨于完美標準,地球上的生命進化加速。盡管這一比擬也許有點夸張,但創造網絡公司的確是變得容易多了。通過利用廉價的云計算能力、運用平臺獲取上千萬的潛在客戶,可以僅僅花費幾千美元就完成建立和運營公司,而在1990年,這需要耗費幾百萬美元。
守護天使
Facebook、Twitter、LinkedIn二級市場估值
多虧了這次繁榮的第二種驅動力量,融資,這些公司才不缺乏迫切的支持者。盡管有些公司規模太小,不能吸引眾多風險投資公司,但它們卻是財力雄厚的個人投資者所爭相籠絡的對象。用該產業的行話來說,這些投資者就是“守護天使”。這些金融家們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的互聯網泡沫中發財致富,渴望將自己的知識和資金投入到今日的這些小型公司當中。
有一些“超級天使”,如Aydin Senkut,Google前員工,投資機構Felicis Ventures的運營者,還有Mike Maples,管理著Floodgate公司的一位軟件企業家,他們時不時地進行一些風險投資,投資規模可媲美向眾多機構性投資人募集資金進行投資的傳統風險基金。在這種情況下,高達100萬美元的個人投資都是家常便飯。有時,“超級天使”們團結協作,甚至能夠為初創公司提供更大數額的資金。
累計的投資數額讓人瞠目結舌。根據新罕布什爾大學風險投資調查中心的調查結果顯示,美國的天使投資人去年共向初創公司投入了200億美元,比2009年的176億美元有所上升,這一數據幾乎和美國國家風險基金協會宣稱其會員在2010年投資的220億的金額不相上下。投資者的資金大多數流向了消費互聯網公司和軟件應用開發公司。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他認為,假如《讀者》轉載這段文字前并未取得原作者的許可,并且尚未支付稿費,則屬于侵權,“如果上法庭的話,《讀者》可能被判賠禮道歉、依法支付稿費。假如采取另一種復制粘貼他人具有“獨創性”的微博內容,卻刪>>>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迎來新一輪繁榮期 投資者需注意風險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45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