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司法部周三表示,其與微軟達成的九年之久的反壟斷協議徹底改變了軟件市場格局,令軟件市場更開放、更公平、更具有創新精神。
這一協議將于周四到期。美國司法部當天在一份聲明中稱,自2002年生效以來,該協議令微軟無法通過Windows操作系統在PC行業的壟斷地位消除同業競爭。聲明稱,該協議“幫助創建了競爭性環境,使云計算服務和移動設備等新產品得以開發出來,同時潛在平臺對Windows桌面操作系統構成威脅。”
1998年,美國司法部連同19個州和哥倫比亞特區對微軟提起訴訟,指責微軟阻止電腦廠商推銷與微軟IE產生競爭的瀏覽器,采取不正當手段來保護Windows壟斷地位。美國政府認為,微軟阻礙電腦廠商安裝網景Navigator瀏覽器,原因是這款瀏覽器的Java編程語言可令開發人員編寫支持任何操作系統的應用程序。
美國霍華德大學法學院教授安迪·加維爾(Andy Gavil)說:“微軟之所以惹上反壟斷官司,是因為該公司作為創新者已落后于競爭對手,但又想利用Windows在市場的壟斷地位而非公平競爭試圖趕上競爭對手。微軟在處理瀏覽器和媒體播放器上的做法尤其極端。”
美國司法部與微軟達成的和解協議保護了新軟件的開發和發布,防止微軟繼續存在引發反壟斷訴訟的行為。微軟發言人凱文·庫茨(Kevin Kutz)在聲明中稱:“這一經歷改變了我們,改變了我們對整個軟件行業所肩負責任的看法。我們對此事得到成功解決十分滿意。”
微軟最終同意,該公司將依據美國地方法院法官科琳·科拉爾-科特利(Colleen Kollar-Kotelly)簽署的一份法令,接受法院的監管。這些監管包括法院定期審查以確保微軟遵守和解協議,讓電腦廠商可以宣傳競爭對手的產品。紐約大學法學院教授哈利·佛斯特(Harry First)說,他對這種做法的成果表示懷疑。
他說:“所做的一切事情都未能撼動微軟的地位。Windows仍然占據著市場主導地位,IE仍然擁有瀏覽器市場的大部分份額。”根據市場研究機構Netmarketshare的統計數據,微軟IE占據著瀏覽器市場55%的份額,Mozilla Firefox份額為22%,谷歌Chrome為12%,蘋果Safari 7%。
科拉爾-科特利4月27日在最后一次監管聽證會上表示,對微軟商業行為的監管成效顯著,可以作為范例用于處理未來出現的類似案例。歐盟委員會2004年也指責微軟存濫用其壟斷地位,蓄意限制部分電腦的非微軟軟件與Windows操作系統兼容的能力。
歐盟委員會還認為,微軟將Windows綁定到媒體播放器的做法也屬于不當競爭,最終對微軟處以創紀錄的4.97億歐元(約合7.06億美元)巨額罰款,同時嚴令微軟必須與競爭對手分享秘密編程數據,提供未綁定音樂視頻播放器的Windows版本。
哥倫比亞大學教授蒂莫西·吳(Timothy Wu)說:“有關此案最重要的地方在于,它使微軟面臨令人難以置信的監管,處理IE瀏覽器的一舉一動都受到嚴密監督。”蒂莫西即將擔任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技術顧問。他說,微軟反壟斷案對谷歌和Facebook等互聯網企業的崛起起到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推薦閱讀
針對阿里巴巴集團將支付寶將所有權轉至國內公司一事,媒體紛紛猜測支付寶此舉是為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鋪路。 針對阿里巴巴集團將支付寶將所有權轉至國內公司一事,媒體紛紛猜測支付寶此舉是為其獲得第三方支付牌照鋪>>>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美司法部與微軟13年反壟斷協議將到期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48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