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移動互聯網大會引發了一場世界性狂潮,全球聚焦移動互聯網,各抒己見,暢想移動互聯網的美好未來。市場規模之巨大,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互聯網巨頭加大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投入,也讓更多的創業者找到了施展的空間。但是,在興奮、狂熱之后,我們要清醒的認識到,當前的移動互聯網仍然存在很多問題。
在本次大會上,更多的都是在討論移動互聯網的市場前景有多大,未來有多美好,各家在移動互聯網上將要有什么舉動。而意外的是,商業模式很少被提及。作為一個行業發展的基礎,商業模式怎能避而不談呢。只談前景、談投入、談發展而不談如何盈利,豈不是有些扯淡。
截止到2011年第一季度,中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達64.4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3.4%,環比增長23%。從數據中我們不難看出,移動互聯網的市場前景確實可觀,可目前,總體感覺大家都在談移動互聯網有多好,而在真正如何去做、采用何種模式這些問題上,多數企業思考的很少,甚至是沒有思考。總是想從已有的模式中去做選擇,以為這樣省時省力,殊不知,正是因為他們這樣的想法斷送了很多有利的機會。在當下的移動互聯網上,企業仍然在照抄互聯網免費的商業模式,而免費是移動互聯網發展的死胡同。
為什么說免費是移動互聯網的死胡同?移動互聯網要賺錢,怎么賺?靠廣告?估計很難。只有用戶,去收用戶的錢。
蘋果iphone、ipad很賺錢,App store同樣是盈利頗豐。通過App store,蘋果打通了產業鏈條,應用開發商將自己的應用放到App store上,App store為iphone、ipad提供足夠多的應用,用戶為了在得到更多的應用而付費購買。這樣,App store賺了錢,開發商也從中獲利,而用戶也得到了更好的應用體驗。錢從哪里賺的,用戶。
可有人認為那是在國外,國內收費行不通。我不那么認為,為什么國內收費行不通,原因不在用戶,而在商家。長期免費模式培養了國內用戶免費的習慣,結果是多數用戶買了iphone、ipad第一個想到的不是購買應用,而是越獄,而是要找到免費的東西。在這樣一個境況下如果移動互聯網仍然照搬互聯網的免費模式的話,雖然前景廣闊,商家仍然會死的很難看。
作為移動互聯網的掘金者,新型創業公司和個人更多的應該是以應用開發者的角色入主,為用戶創造更便利、更優秀的應用體驗。而作為互聯網巨頭,建立平臺應是當務之急。沒有平臺,開發者就沒有可以依賴生存并發展的舞臺,用戶想得到更多的應用服務就變的更加困難。所以,無論是騰訊、谷歌、諾基亞都在開放平臺,豐富應用,創建自己的生態鏈。而平臺的建立并不是簡單的搭建,是需要天賦和基礎的,而這個基礎就是用戶群。很多企業為了用戶群,就理所當然的選擇了免費模式,從而陷入了怪圈。
不得不承認,移動互聯網的市場很大,談起前景確實激動。雖然有很多錢可以去圈,但是要明白,圈錢也是有技術含量的,不要一邊高喊進軍移動互聯網,另一邊卻不知道該往哪走。
推薦閱讀
網易官方在其微博中發布消息,由于業務發展上的戰略調整,《易三國》游戲將于2011年7月14日終止運營,這意味著網易耗資數千萬自主研發的游戲腹死胎中。 昨日(5月9日),網易官方在其微博中發布消息,由于業務發展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免費是移動互聯網的死胡同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52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