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多的互聯網企業扎堆上市,讓人不禁憶起過去十幾年里互聯網企業出現的數次上市熱潮。新的互聯網泡沫真的來了嗎?它會破裂嗎?
就在三年前,陳一舟對于上市還并不熱切。
他主觀地認為,上市只是一種融資手段,不上市一樣可以圈到錢。“上市是一件有利有弊的事,太早上市可能引來一些對企業發展不利的東西。只有當一個企業不需要大把花錢,手里的項目已經開始贏得豐厚回報時,上市才是最好的。”
那么此時的高調赴美上市,陳一舟是為了什么?
11年前互聯網泡沫破裂時的景象仍歷歷在目,現在以中國軍團為主力的第二輪互聯網上市熱潮正在向投資者們襲來。去年底,當當網在紐交所創造出高達103倍首發市盈率。緊隨其后的是尚未盈利的優酷網,其在成功登陸美國資本市場后的短短幾個月內,股價翻了三倍。
不要以為就此畫上完美句號,曾經不屑于上市的陳一舟也要進軍紐交所了,而世紀佳緣、網秦、開心網等一系列中國互聯網公司正在排隊等待上市,這些盈利平平公司涌現出的瘋狂上市潮,構成了美國資本市場近期一道獨特的風景線。
微博成風、電子商務盛世空前、一眾本土互聯網公司赴美上市,浮華背后暗藏危機,網絡經濟泡沫的崩盤是否會再度上演?
新一輪上市熱
回望2000年的那個春天,3月13日,星期一,此前一直風光無限的納斯達克一開盤就從5038跌到4879,整整跌了4個百分點,虛幻的網絡經濟泡沫隨之破滅。到2001年4月4日,指數已經跌至1619點,全球互聯網市場隨即陷入低潮。這期間大多數網絡公司在把風投資金燒光后停止了交易,許多甚至還沒有盈利過。
正是這個時候,AOL和時代華納合并了,這個被稱為美國跨時代并購案發生的同時,互聯網的第一個泡沫也開始宣告破滅。
那時候,陳一舟ChinaRen的注冊用戶已經突破100萬。互聯網廣闊的市場讓身為陳一舟合伙人的楊寧由衷的感嘆道:“我覺得有的時候市場的力量非常非常大,就跟大自然的力量一樣,不是一兩個公司或一兩個人能左右的。”
2000年9月14日,搜狐在香港宣布,以400萬股股票收購ChinaRen,其當時價值約3000萬美元。加入搜狐之后的陳一舟擔任搜狐公司高級副總裁,主管公司戰略規劃。
在第一次互聯網熱潮期間,互聯網企業在美國資本市場上達到了一個瘋狂的頂峰,投資家和創業者恨不得把所有的產業都加上.com的后綴拿到納斯達克上市。
自2010年底至今,中國互聯網企業正在經歷著新一輪的上市熱潮,而其中以美國IPO居多,這批上市公司大大多于美國IPO公司總數的1/4。
5月4日,人人網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交易,募資7.4億美元。與此同時,身處國內手機安全領域的網秦也開始了它的路演之旅,并于5月5日正式登陸紐交所。而在更早之前的3月,奇虎360科技公司已在紐交所掛牌上市,成功募得1.75億美元。
除此之外,世紀佳緣與鳳凰新媒體公司近期也分別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交上市申請,募資1億多美元。而包括土豆網、迅雷、開心網已聘請美國銀行、證券公司幫助推進其赴美上市計劃,預計這些公司也將在今年排隊上市。
如此多的互聯網企業扎堆上市,讓人不禁憶起過去十幾年里互聯網企業出現的數次上市熱潮。
被指責的“過度包裝”
業內人士認為,與最早一次互聯網企業的上市熱潮相似,市盈率普遍偏高,但上市后股價又表現不錯,疑有短期投機者炒盤痕跡的問題再次顯現。
世紀佳緣2009年剛剛扭虧,去年總利潤不過360萬美元。而網秦,更是在上市前夕被央視“3·15”曝光涉嫌吸費,能否如愿IPO,尚未可知。
當當網每股收益僅2美分,上市開盤價高開53%,目前股價近26美元,市盈率高達1273倍。奇虎360每股收益7美分,上市當日高開86%,近日股價33美元,市盈率446倍。而所謂中國電商第一股的麥考林,則被人控訴包裝欺詐,有遭集體訴訟之憂。
除了這些市盈率嚇人的企業,也有較為穩健的已上市公司,比如市盈率不過30倍的搜房網,也有收入結構產業布局較為合理正打算上市的公司,比如盛大文學。但總體而言,這輪中國互聯網上市潮,其瘋狂程度和上一波上市潮區別不大。
那么,資金過熱是問題所在嗎?
有專家認為,是前一輪的金融危機導致了市場上有如此之多的熱錢。金融危機的根源在于次貸這類金融衍生品,當這些衍生品退出后,大量的錢,還是要尋找出路。次貸危機消滅了大量的金融衍生品,過往在這些衍生品中謀求利益的資本,不得不尋找新的目標。以技術驅動的數字新經濟的繁榮,使得這些資本迅速大規模地進入這個領域。
除了資金問題,麥考林事件也讓人們對中國互聯網企業上市時慣用的過度包裝手段表示了極大不滿。針對麥考林現象,業界普遍認為,在國內互聯網企業競相上市之際,麥考林的遭遇值得反思。
業內人士認為,中國互聯網企業要明晰自己的發展戰略,上市募資是為了讓企業能走更長遠的道路,而不應是獲利套現的手段。同時,要嚴格遵守海外資本市場的監管規則,切忌出現財務造假行為。這是原則。
然而,DCCI總裁胡延平則認為所謂的過度包裝,不過是企業與資本市場利益博弈的必要手段。麥考林美國上市是否屬于過度包裝尚有待核實,但上市公司過度包裝在國內已經屢見不鮮,特別是創業板公司。在成熟的資本市場,對違規者的處罰相當嚴厲,在法律和輿論監督的強大威懾力和高強度的處罰力度下,企業過度包裝、欺詐上市的行為受到極大的遏制。
狹隘的泡沫論
“現在的資本市場就像2000年,當時,華爾街對互聯網概念產生了狂熱的想象。如今,華爾街又對中國互聯網概念產生了狂熱想象。”經歷了2000年互聯網泡沫破滅的搜狐總裁兼CEO張朝陽,此前接受媒體采訪時道出了心聲。
對于張朝陽而言,千禧年的互聯網泡沫或許是他畢生最難以忘懷的經歷之一。
據統計,2000年美國共有210家互聯網公司倒閉,倒閉最根本的原因是因為籌集的資金迅速枯竭,而后續的資金也沒有跟上。一年之后,全球至少有537家互聯網公司結束營業。
但是,今天我們仍舊能看到一些在上一波互聯網泡沫中留下的幸存者,他們是雅虎、eBay、Amazon以及后來的MSN、Google。大浪淘沙之后,中國同樣也留下了歷經磨難的時為三大門戶的新浪、搜狐、網易,以及騰訊和馬云的阿里巴巴。
如果11年前張朝陽沒有最終僥幸趕上上市最后一波,今日或許早就不再存在名為搜狐的公司。時隔11年,面對美國資本市場的瘋狂,張朝陽似乎又看到似曾相識的情景。
然而,除了張朝陽還有一部分人認為這個市場存在一定的泡沫,但他們爭論的焦點是集中在泡沫會不會破滅上。“如果這些上市公司善用融來的錢,將正在高速發展的業務做實做深,泡沫就不太容易破滅。”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少林寺官方網站8日發布題為《關于澄清網絡謠言的聲明》的公告,稱近日網上對少林寺方丈釋永信的一些負面傳言純屬誣蔑及誹謗,少林寺及釋永信對此表示遺憾,并保留追究相關人員法律責任之權利。 少林寺官方網站8日發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扎堆上市:狹隘的泡沫論?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5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