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前密集的中國互聯網赴美國IPO正在展開,人人網上市,市值66億美元;接下來是網秦;世紀佳緣、鳳凰新媒體排隊中。
概念很好,熱錢很多,那么,來吧。
這是中國故事和互聯網新故事交織的場面。
即便是Facebook的創始人也要到中國秀一下,以推動其融資進程。因為中國這兩個字,就意味著增長,這正是所有的投資人樂見的。
現在,地域的概念和科技的概念,在中國互聯網企業上如此完美地結合到了一起。洶涌美元的現狀加上貨幣又面臨收緊的預期,這一切,構筑了當下中國互聯網美國上市熱潮。
這樣的熱潮,也許基于一個可能的共識:中國互聯網企業上市的最重要的時間窗口已經打開,但又可能關閉——很多人把拐點放在Facebook上市之日。
Facebook上市時間頗受關注,據稱最晚在2012年。顯然,當下仍有時間來繼續這個游戲。更何況,這么多美國的投資銀行都在中國概念里下注。
既然大家都這么認為,那么找到下一個玩家接手不會是一個困難的事情,那么熱潮會繼續洶涌。這顯然已經成為了一種自我實現、自我強化的趨勢。因此,“時間窗口”這個概念本身正強化這一趨勢并已經自我實現。
擬上市企業的急迫可以理解,因為錯過了這一波,他們的生存可能會變得艱難。和賬戶里的金錢的數字可以在全球即時漫游不一樣,機房里的服務器和一群從事這個行業的人,不可能在明天就改行。沒有退路,冬天來臨之前,他們需要找到棉被。畢竟在全球通脹背景下,影響每一個企業運行的若干領域存在著諸多變數。
對于投資人而言,類似的決策并非全然非理性。這一波浪潮,與以往所有的類似情形有關鍵不同之處。
除了上述預期自我實現的因素之外,基本的產業因素可以注意。
首先,這是一個正和游戲而非零和或者負和的游戲。中國互聯網在美上市企業,作為一個整體是盈利的,且盈利增速不小。這意味著:不像荷蘭的郁金香或者上次互聯網泡沫“市夢率”的瘋狂,這一輪游戲的本質是一個估值問題。雖然注定會有一大批的輸家,但最終的問題不會是那么的嚴重。
其次,有助于中國互聯網產業發展的基礎設施已經基本就位。這是與上一輪科技泡沫關鍵性的不同。在電子商務領域,電子支付已經有相當的發展,物流領域已經積聚了數百億元的投資,在線消費已經成為了某種習慣,互聯網與其他產業發展已經有相當程度上的融合。
產業鏈既然已經相對完整,而這一次的玩家,其實也有根本性的不同。就譬如爭議非常大的人人網,其在中國SNS中,占據了相當的份額。抑或360,其用戶群數量已經到了一個相當的高度。從發展階段說,當下的發展,更像一個寡頭時代的開始。
由此,美國金融資本塑造的中國互聯網企業的狂熱開始展開。在這機會窗口打開之際,中國互聯網泡沫有充分的理由可以來得更加猛烈一些。
推薦閱讀
多年以來,隨著谷歌向搜索結果中添加越來越多的信息,搜索結果頁面也越發擁擠。而谷歌本次則試圖對搜索結果進行清理,但業內人士認為,新的設計非常丑陋,布局太過稀疏,而且顏色太淡,感覺就像是掉色的微軟必應。 北>>>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經濟觀察報:互聯網泡沫的理由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55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