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前,某媒體指控方舟子科普文章抄襲;近日媒體再次曝料,謂“方舟子后院起火”,指控其妻子提交給中國社科院研究生院的碩士論文涉嫌抄襲。據說,媒體的爆料已引起方舟子對于動機的質疑,對于指控的真實性,我們姑持保留態度,但這種指控已傷害到中國的“打假事業”,其有損世道人心,是沒有疑義的。
雖然抄襲并不損害打假者打假的權利,但它使打假者陷入一個道德悖論:你打假是因為假在道德上是一種錯,而你自己在這方面也不干凈,你的打假行為就容易引起人們的強烈質疑,甚至成為世人的笑料。涉嫌作假者主持打假,給人一種“舉世皆濁”、“洪洞縣里無好人”的強烈暗示。學術打假,更像是一場互相揭丑與“比爛”的鬧劇,而不是學術凈化與社會凈化。
一種可能的解釋是,我們不必對才能之士過分苛求,一些人的本職并非學術研究。也就是說,我們把抄襲、造假當做了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共業”,因為大家彼此彼此,所以大家相互原諒。打假與求真,已經被視為公眾對社會精英的道德完美主義苛求。
方舟子似乎還沒有轉行的跡象,我們可以設想,方舟子還要繼續打假下去,但打假有何用處?如果抄襲和造假已經被原諒了,打假就毫無意義。而且作用消極:它把我們社會的爛處展示給人看,卻沒有醫生來試圖消炎生肌,打假只能消解公眾對社會正義的信心。
更令人放心不下的是,當我們抄襲與造假“小節”之時,實際已經面對某些人群的道德失守甚至法律失守,除了寬容,別無選擇。社會的道德底線究竟在哪里?還要滑落到哪里?不是方舟子令我們困惑,而是他激發了我們對社會的困惑。
推薦閱讀
用商業的方式做互聯網安全公益,是奇虎360自誕生之日起每天身體力行的信仰。正如360總裁齊向東所說:“公益是360的企業發展基因”。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唐茵)日前,奇虎360公司宣布,計劃從2011年起,將逐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方舟子打假打出了黑色幽默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6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