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綜合報道】(記者 劉言)中國咨詢機構ChinaVenture投中集團最新報告指出,中國的互聯網行業已步入十幾年來估值最高的時段,資金面的寬裕、首次公開發行(IPO)高回報的誘惑、企業收入和市場規模的高預期,共同催化出市場的樂觀情緒,但投資泡沫似乎已潛伏其中。目前,互聯網公司融資時的估值市銷率(P/S)已接近20倍,較投資人普遍預期的10-12倍有明顯差距。
今年已經上市和傳出將赴美上市消息的企業包括奇虎360、世紀互聯、人人網、世紀佳緣、淘米網、開心網……達到15家之多。與此同時,互聯網創投方面也屢屢浮現出“出手闊綽”的投資者,比如京東商城C輪融資高達15億美元,拉手網完成1.1億美元融資。大眾點評網也獲得了1億元融資。
互聯網泡沫論塵囂日上。
互聯網泡沫是不是存在?它又將在什么時候破裂?泡沫過后互聯網企業將是什么結局?業界對此意見不一,以下就匯總了業界大佬們對這些問題的思考。
互聯網泡沫“有無論”之爭
泡沫正在形成論
谷歌CEO埃里克-施密特:有明顯跡象表明,新的互聯網泡沫正在企業估值領域浮現出來。
Facebook股東烏斯馬諾夫:現在互聯網公司價格過高,應謹慎投資,與兩年或者三年前相比,現在投資互聯網公司回報更少了,因為當時這些公司還處在初創期;此前一筆占京東商城5%股份的投資,可能將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最后一次斥巨資直接投資互聯網公司。
英特爾投資總裁蘇愛文:現在估值過高是需要警惕的,1997年左右美國市場對被投企業估值過高導致后來產生了互聯網泡沫。中國市場風險投資的錢過多,風投對被投公司估值過高,這會害了被投企業。
微軟全球資深副總裁張亞勤:一些互聯網公司目前的估值過高,這些企業還沒有很清晰的業務模式,高度的同質化;這些企業并不是很賺錢,但是還有這么高的估值,已經提前預知了風險因素。中國互聯網產業本身并沒有泡沫,但是針對互聯網企業的估值、心態有一個大的泡沫。現在很多互聯網企業去上市,但實際上卻是處于虧損狀態,上市后風險很大。
搜狐CEO張朝陽:現在的資本市場就像1999年,當時,華爾街對互聯網概念產生了狂熱的想象,現在,華爾街又對中國互聯網概念產生了狂熱想象。
獨立IT評論人洪波:現在業內出現了幾個過熱的征兆,比如說扎堆上市,比如說行業估值偏高,很多公司業績并不好,卻得到了高額投資。不過現在確實也給企業尋求上市提供了一個機會,因為估值會變得很高。
泡沫沒那么嚴重論
IDG資本創始合伙人熊曉鴿:目前中國互聯網不存在泡沫,高估值是互聯網的一個新趨勢。
“i美股”網站創始人方三文:“過熱”通常是指供應超過需求,包括產品、服務、投資等方面。我覺得是否過熱得從兩方面來看:一方面,從技術、產品創新和用戶需求挖掘方面還有無限的可能性,不存在泡沫;另一方面,大家創新乏術,搞同質化競爭,確實存在供應過剩。
美銀美林中國區行政總裁劉二飛:互聯網本身泡沫不大,一直比較健康地發展,而且有起有落,但資本市場把互聯網市場的泡沫吹出來了。
團購搜索創始人兼CEO李明順:因為充足的貨幣流動性和通貨膨脹大背景,所以互聯網領域不一定有泡沫,資金都希望找到避險的資產,所以根據供求關系決定的價格也算合理。
瑪薩瑪索董事長張樹略:如果投資的金額和企業增長速度相匹配,那么就不算泡沫。
京東商城CEO劉強東:最近認為互聯網第二輪泡沫來臨的聲音逐漸增強,我個人倒是認為最多局部泡沫。
泡沫何時破裂?
華興資本CEO包凡:這次互聯網泡沫的頂就是Facebook上市,在這之前大家不能手軟啊,該賺的一個都不要放過。
創新工場CEO李開復:當同類上市公司增多時,泡沫會被慢慢擠出。拿視頻類的公司舉例,如果上市者增多,然后每家都說自己是中國的Youtube、中國的HULU、中國的Netflix,再多看兩次財報,美國投資者自然會明白。
點擊科技總裁王志東:泡沫是資本的特點,只要有利可圖,資本就會跟風,泡沫就能攪動起來。但只要網絡的用戶增長是真實的、網絡的價值是真實的,網絡經濟就不是泡沫。也許資本泡沫會扶起一批投機性的項目,但泡沫過去后一定能留下更多真實的、成功的企業和成功的企業家。
獨立IT評論人洪波:過熱總會過去,拿上市公司舉例子,按以往經驗,出現扎堆上市的情況時,往往好的上市公司并不多,比如SP概念、網游概念都曾出現扎堆上市的情況,但最后這些公司都慢慢沉寂了。現在看,本輪扎堆上市的互聯網,頭一兩次財報也許能做得比較好看,但到了明年上半年,慢慢的投資者就會分辨出其中估值偏高的公司,到時候就會將泡沫擠出,結果就是不合格者的股價將跌入深淵,這在以前都發生過。
泡沫到底有多大?
微軟亞太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所謂 “互聯網泡沫2.0” 還是有堅實的產業基礎,沒有2000年那么可怕。只是對上市的互聯網企業的壓力和期待太大,他們不會有更多犯錯的空間。
點擊科技總裁王志東:互聯網產業已經經歷好幾波泡沫,但每次都能留下有價值的企業。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CEO李開復:現在與2000年發生互聯網泡沫時不同,企業都有巨大的用戶基礎,并駕馭在快速的成長速度之上。
推薦閱讀
鳳凰新媒體2010年實現凈利潤人民幣7410萬元,收入5.287億元。從2008年至2010年,廣告收入分別占鳳凰新媒體總收入的18%、31%和38.7%,從2009年廣告凈收入同比上升102%,2010年同比上升150%。 借勢中國移動,發力移動互>>>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泡沫“有無”之爭 大腕意見有爭執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6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