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手筆投資Facebook擾亂美國投資圈后,這家俄羅斯投資公司在中國的第一站停在了電子商務
2011年1月《環球企業家》采訪DST創始人尤里·米爾納(Yuri Milner)時的最后一個問題是:“目前你還沒有投資中國公司的打算嗎?”當時他笑著回答:“我可沒有這么說。”
事實上,那時米爾納正積極尋找合適的中國投資對象。2個多月后,京東商城宣布第三輪15億美元融資中有5億美元來自DST。這是這家在過去一年多嶄露頭角的俄羅斯投資公司迄今為止最大的一筆交易,也是他們首度投資中國互聯網市場。
在此之前,DST已投資了Facebook、Zynga和Groupon等美國最熱門的互聯網新貴,被認為動作很快、開價很高、眼光很準。在中國,對京東商城的投資也符合DST的慣常投資策略:盯住消費互聯網、獲少數股權、晚期財務投資、幫助企業延遲上市(詳情請于Gemag.com.cn查閱《誰是Yuri Milner》)。
作為DST此次投資的顧問,華興資本創始人包凡帶領米爾納遍訪了中國20多家主流互聯網公司,最終將目標鎖定在京東。米爾納、包凡和京東商城創始人兼CEO劉強東都相信真正優秀的公司不應急于上市,這一相同理念是交易得以迅速達成的基礎之一。“現在私募融資從效率、規模和成熟度上看,都已經在某種程度上代替了IPO,京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包凡對《環球企業家》表示。
IPO的弊端近年來越來越明顯地凸顯出來。除了對企業信息的披露以及追逐短期業績等內部因素,一個很重要的外部因素是,當市值很低時,大型機構投資者會因為單價太低、流通性不夠而無法出手,這對企業并不利。DST所做的,就是以接近IPO的價格進入,讓不愿意過早上市的公司能保持私有狀態。Facebook和京東商城都不會早于2013年上市,如果沒有DST這樣的晚期投資者,它們在融資和投資者套現壓力下很可能會在今年就上市。
DST的聲名鵲起表明私募市場的壯大。現在的這一市場遠非10年前所能比較的,米爾納這一類投資人無論是對風險的理解、判斷還是承受能力都更強。相比提供標準化產品和游戲規則的公共市場,私募市場顯然更靈活和個性化。活躍在美國二級市場上的經銷商Second Market就在積極為Facebook做市。
“無論募資還是套現都可以在私募市場上實現,這就是一個非公開的股市,也是近年來金融業最大的創新。”包凡對《環球企業家》表示。他指出,隨著私募越來越強大,將產生新的市場結構,未來公共市場肯定不是企業的唯一選擇,很長一段時間內與私募市場是可相互替換的。
對于什么是真正優秀的企業DST有自己的標準。首先所處的市場必須足夠大,小市場難以成就偉大的企業;其次,必須是贏者通吃的市場,換言之,市場中最大的企業一定是平臺型的;再次,這家企業在行業里已經脫穎而出,或者具備這樣的勢能,這是確保投資回報的重要條件;第四,創始人對上市的理念必須和DST一致。
以這樣的標準衡量,DST在中國互聯網市場的選擇有限。騰訊和百度等平臺級的公司都已上市多年,潛在投資對象只有京東商城、凡客誠品、淘寶網、奇虎360、人人網等為數不多的幾家。這些選項中,排除掉不愿意DST進入、暫無融資需求和更希望上市的,本身就十分契合DST投資理念的京東商城成為邏輯上最好的選擇。盡管對《環球企業家》表示不做任何評論,米爾納可能希望找到一家“中國的Facebook”,但在騰訊社區產品、人人網和新浪微博割據中國社交網絡市場的背景下,這樣的公司并不存在。
一旦確定投資對象,DST就以其擅長的高價格和超快速度搞定交易。對京東商城而言,這輪融資總額已經超過很多企業在公共市場的募資額,相當于以私募替代IPO,價格上自然不會放低。但對DST而言,只要是足夠優秀的企業,錢從來不是問題。“投資者給出的高價是對企業未來的透支,真正優秀的企業一兩年后的業績足以把這些錢賺回來。”包凡說道。而且,DST因為在中國缺乏根基,最大的優勢自然在價格上。據悉,這次投資是由米爾納和劉強東兩人在北京的一次用餐中單獨敲定的,他們一個完全不懂中文,一個英文并不出眾。
DST闖入美國市場時引起巨大反響,但他們可能并不會對中國互聯網帶來很大沖擊。京東商城之后,DST在中國要找到下一家符合自己投資標準的公司并不容易,下一輪機會可能會出現在剛剛起步的移動互聯網市場。不過雖然早期投資并非DST的風格,但米爾納在這方面依然有所布局,一旦市場成熟,他一定會再次出手。
推薦閱讀
文化部再次作出部署,要求根據《互聯網文化管理暫行規定》的相關要求,對百度MP3、3G門戶MP3、千千音樂在線等14家涉嫌違法的網絡音樂網站予以立案查處,并于4月29日前向文化部文化市場司報送相關網站和單位查處情況的>>>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互聯網機會頻現 俄羅斯DST投資中國企業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6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