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進電影院,售票口旁邊的小桌子前就圍滿了人,這不是在售票,而是在換票,用團購來的電子券兌換電影票。據了解,該電影院與某團購網聯手推出了觀影套餐,兩張電影票加小吃的套餐價還不及一張原價電影票的價格。
近日,不少團購網站推出古鎮旅游年票、3D電影票、音樂會、歌舞劇、相聲、京劇等文化產品項目,不同于美容、美食、KTV等傳統的團購產品,這些團購新面孔迎合了消費者的文化需求。
據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發布的“千團大戰數據解析——中國網絡團購調查報告”顯示,在用戶團購行為分析中,用戶想購買休閑娛樂類產品的占 37.3%,而購買過休閑娛樂類產品的占30%左右;用戶想購買旅游類產品的占25.7%,而購買過旅游產品的不到20%,用戶對于休閑娛樂類和旅游類等類似文化產品的需求量還沒有得到滿足。
在西安上大學的小徐是典型的團購達人,每天早上起床第一件事就是用手機瀏覽最新的團購產品,“因為覺得很便宜又有需要,所以經常‘團’。都是‘團’些平時必需的東西,比如說餐飲、洗浴、寫真、美容、衣服。”
對于文化類產品的團購,小徐也早有關注。仿唐歌舞是西安獨具特色的表演項目,身為西安人的小徐覺得“一張門票至少都要在二三百左右”,所以一直沒去看,“那天在網上看到有仿唐歌舞的團購票,才幾十塊錢,趕緊就‘團’下了。”
與小徐年紀相仿的網友“圓坨坨”曾經團購過一場相聲。“我開始覺得相聲挺沒意思的,平時老師總讓我們多去感受傳統藝術,可這票價實在是太貴。那次網上團購相聲票,才幾元錢,我們宿舍女孩一起去,發現段子里有好多年輕人喜歡的東西,像‘浮云’、‘神馬’之類的,看得都挺津津有味的。”平時不常團購的 “85后”志斌,為了打發時間團購了“杭州一日游”,打對折才幾十元錢,一天內轉了西湖、黃龍洞、靈隱寺、茶莊幾個景點,“完全是我計劃之外的”。
在“嘀嗒團”運營部郭輝看來,這是一個商戶、網站、消費者三贏的局面。“我們在跟劇院、相聲劇場交涉的過程中,劇場非常愿意把相聲以團購形式讓更多老百姓去劇場體驗,相聲文化更在于聽眾的初次體驗,特別是‘80后’、‘90后’對文化傳統節目不是很感興趣,很少走進這樣的劇場,劇場的人氣不是很好,商家希望更多的年輕人能夠去欣賞他們。本來一場定價要在幾百元左右,但為了宣傳,他們給的團購價只幾元錢。”
“把原來只有少數人可以欣賞的高門檻藝術變為普通市民可以消費得起的東西,這是普及藝術。”網友“感慨先生”表示:“還可以尋求共鳴者,原來總是以為自己是少數,現在就可以知道很多跟自己有相同愛好的人。”
雖然團購風已席卷文化市場,然而對于其發展,中國傳媒大學新聞傳播學博士后付玉輝認為:“團購方式釋放了原先被壓抑的文化消費需求; 被釋放的文化需求使得原有的文化樣式有了新的空間; 但是這種現象只有成為主流才能帶來更大的改變,否則只是一種補充。”
推薦閱讀
開心網方面代理律師、北京市朗新律師事務所律師李云德認為,采用國際通行標準,以銷售收入除以用戶總數即每個用戶的價值!艾F在我們算下來每一個用戶的成本已經接近兩元”。 人人網利用假開心網成功狙擊了開心網,減>>>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購風席卷文化市場:釋放文化消費需求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6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