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本土網絡公司的投資熱,正在美國上演。
除了已經上市的網絡龍頭公司騰訊、百度、新浪等等繼續熱絡,剛剛上市不久的當當網的市盈率以千倍計,與之同期上市的優酷股價相較上市價格已經翻倍。
更多的中國網絡公司正在準備加入這一浪潮:人人網敲定5月初在紐交所掛牌;網秦亦有類似計劃;預期今年年內美國股市上市的還將包括迅雷、PPS、淘米網和開心001等等。
無論這股熱潮是否泡沫叢生,但中國最優秀的這些科技業資源都已經或正準備在海外上市,這難免不令國人眼熱。
為何他們拋棄中國?中國的投資人對于這些公司并非不認可,中國很多人開美股賬戶購買本土的科技公司股票并非秘聞。
相較于中國公司在海外的網絡熱潮,當下中國證券市場最熱門的板塊可能非“ST”莫屬。
早些時候,在證券市場上一度形成“王亞偉概念股”;鸾浝硗鮼唫ブ塾诠局亟M的預期,獲得了較好的投資收益。另一方面,中國很多公司股價的驅動因素在資產注入、剝離等非經營性層面。
這種現象反映了中國證券市場資源扭曲配置的現狀。根據行情軟件的統計,在上海證券交易所,每股負資產最多的20家公司,流通市值超過300億元。在深交所,股權權益為負的14家公司中,流通市值超過250億元。
這些公司之所以具備價值,根本原因在于中國上市資源的稀缺。大量企業排隊等候上市;以保護市場為名,監管當局曾多次暫停IPO。這類行動彰顯了監管當局對于上市資源的控制力度。
互聯網熱潮沒有發生在中國,根本原因在于:中國的上市資源集中在掌握政治資源的公司手中,而不是那些真正具備創新精神、擁有潛質的公司手上。
這是兩套完全不同的做事邏輯。
在市場選擇和行政選擇兩套不同資源配置思路的發展下,形成了當下資本市場運作的格局。中國最優秀的互聯網企業投奔海外,當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相較于十年前,中國證券市場增加了更多的市場化因子。但是,在中國經濟行政色彩濃厚的背景下,證券市場的發展亦受此局限。沒有更獨立的司法系統以及更好的產權保障體系,使得一些優質企業投奔海外。
畢竟,海外上市將國際規則引入企業,可以緩沖諸多方面的壓力。
推薦閱讀
據劉二海透露,聯想投資所投的淘品牌案例“還有一些還沒公布,總共可能會有三四家”,除了男裝、箱包,還有女裝品牌等。聯想投資也只是對淘品牌多次下注的其中一個投資機構。目前,DCM、摯信資本等機構也已經有多個淘>>>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網絡股熱潮為何沒發生在中國股市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6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