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四個部門13日宣布將啟動治理網絡水軍等非法網絡公關的專項行動,為期兩個月。有關專家接受采訪時表示,網絡水軍存在已久,運動式治理功在一時,更重要的是建立長效治理機制,進行日常化治理,這也是難點所在。
網絡水軍、網絡推手對網民來說并不陌生。但非法網絡公關公司與他們大多通過QQ等聯系,這種匿名性使得取證成本增加,進而導致認定非法網絡公關行為困難。
北京郵電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婁耀雄表示,偵破非法網絡公關案件難在取證。例如,如何發現非法網絡公關的利益鏈條;如何甄別一波言論反映的是公意,還是有組織的假民意;如何確定網絡水軍組織者的真實身份等,都需要一定的技術手段。
正是由于存在這些難點,網絡水軍的存在已經人所共知,但被調查得很少。網絡水軍、刪貼公司無所顧忌地在互聯網上刊登廣告,公然宣傳自己的成功案例。
電信法、網絡法專家婁耀雄表示,這些難點其實可以通過技術手段來解決。對于難以判斷的真假輿論問題,也有學者進行了專門研究。中科院研究生院管理學院副院長呂本富就對互聯網上熱點話題的傳播高峰進行了分析,他說,傳播高峰一般情況下是三天,如果無緣無故出現第二波高峰通常是不正常的。
此外,整治網絡水軍須依據法律。婁耀雄說,依據現有法律體系,已經可以對非法網絡公關進行規范,在互聯網上散布、捏造虛假信息打擊競爭對手的,可以依據《反不正當競爭法》、《刑法》、保護名譽權的法律法規和司法解釋、《治安管理處罰法》等規范進行規制。2010年,蒙牛有關人員組織網絡水軍對伊利的產品進行誹謗,6人因犯損害商業信譽、商品聲譽罪獲刑,就是一個典型案例。
對于在網上推廣產品,可依據《廣告法》進行規范,如網絡公關廣告公司應在工商部門登記,廣告活動需經廣告審查機關批準。婁耀雄強調,網絡水軍掩蓋真實身份以普通網民身份發貼,散布虛假民意從中獲利,這并不是自由言論,而是一種違法行為。
婁耀雄強調,網民發表合法、真實的意見,應得到保護。
中國互聯網的管理涉及多個部門。此次,中央外宣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四個部門聯手啟動了專項行動,意在從多個環節和角度對網絡公關行為進行規范。婁耀雄建議,建立一個部際協作機制,加強監管的技術手段,多管齊下,使管理日常化。
推薦閱讀
有沒有想過轉發一條微博,就有人替你將9元捐助到“免費午餐”計劃,給貴州貧困小學生送暖?前晚,新浪微博上一條原為妻子買衣服而轉發的微博,因廣州饒平商會會長劉嶸的創意轉發而最終變成了一筆現實的善款——“每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北郵教授婁耀雄:治理網絡水軍難在長期堅持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7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