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IT時代周刊》記者對唐駿進行了采訪,唐駿講述了自己求學的完整故事,并深刻反省年輕時諸多幼稚以及虛榮心給自己帶來的災難,這是他在“學歷門”事件后首度向媒體坦呈自己。
很難想象在眾目睽睽之下一種華麗被打碎對制造華麗的人的沖擊,“學歷門”對唐駿來說應該是致命的,由此引發了人們對成功與誠信問題的反思。
此次唐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談到,其在日本修完博士課程在準備博士論文階段與導師發生沖突,感到由此失去了獲取博士學位機會。唐駿談到,在日本沒有拿到博士學會,覺得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美國有很多函授大學,當地人給推薦了洛杉磯的西太平洋大學,由于一些課程已在日本修習,唐駿僅花費3000多美元完成西太平洋大學的博士學位。那是他已在微軟工作,沒有人知道他“偷偷”修了個博士。
唐駿說,這只是為了洗刷當年在日本沒有拿到博士學位的恥辱,也是為了滿足自己潛在的虛榮心,他說當時并沒有覺得西太平洋大學是“野雞大學”。唐駿談到,他就是一個普通人,也會犯錯。
看完報道,感到唐駿耿耿于懷的仍是那受質疑的博士文憑。其實,至少從我交往的人們來講,在國內在職修習文憑的人大有人在,對于“文憑”的崇拜也是目前中國的社會特色,現實就是,不管含金量多高人們都樂于修一個文憑,既是一種裝點,也是一種證明,最關鍵的是常常在就業與升職中管用。
唐駿修習美國函授大學的博士文憑,是正常的行為,人們也沒有什么充足的理由對這一點進行質疑。人們質疑的是,當人們都認為他是雙料博士的時候,他并沒有進行徹底的澄清,或許是出于虛榮不愿也不敢就聽之任之,或許是為了迎合商業包裝炒作,總之后來是方舟子指出唐駿學歷造假自傳造假。
也許現在唐駿仍很在意他不是正規大學的博士,很在意那張函授文憑。但公眾在意的根本就不是那張文憑,公眾在意的是實事求是,是真實,是誠信。其實在實際工作中,能力與誠信更重要。
習慣于華麗的包裝,習慣于完美無缺,鼓吹“高大全”典型形象的宣傳文化,讓我們常常不去接受真實的人性,不去欣賞真實的人,于是我們習慣于美化,習慣于謊言,甚至習慣于被“欺騙”,然后商業炒作正是迎合了人們對幻像與謊言消費的需求,在娛樂界造星之后,繼而在商業界、學術界造星,于是就有了 “花瓶”CEO、學術明星等現象。有時候就會導致謊言的代價低收益高,人們常常憂慮社會的誠信危機。
其實我并不是反對商業炒作,而是反對商業炒作超越社會的底線——就是誠信。也許實事求應是對社會誠信最好的維護,社會誠信極大地降低著社會營運成本,同時也捍衛著我們每個人的社會道德底線。筆者認為,實事求是不應只停留在一種政策性的倡導,而應成為一種普及的社會文化,一種科學理性的公眾文化。
我想,唐駿反思己過只是一種開始。其實,實事求是地接受自己,客觀地看待自己,在公眾面前表現真實的自己,是一種勇氣,更是一種成熟,更是一種內心的力量與自信。
一個容許市場自主糾錯的市場經濟是成熟的市場經濟,同樣,一個容許個人主動糾錯的社會是理性的社會。唐駿反思是一個開始,祝福唐駿在實事求是地做自己、做事業的路上做得更好。
推薦閱讀
最近,一個代表獨立視頻游戲開發者的團體抗議亞馬遜定價政策,因為亞馬遜想在Android游戲銷售上占據壟斷地位,導致開發者長期利益受損。 北京時間4月15日消息,最近,一個代表獨立視頻游戲開發者的團體抗議亞馬遜定價>>>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唐駿反思己過是一種開始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76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