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子山)4月12日,商務部發布《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服務規范》(簡稱“規范”)以促進電子商務與網絡購物健康和諧發展。該規范中很多項目與淘寶網現行規范十分類似,應該也是參考了阿里巴巴。雖然有借鑒,但這次《規范》的意義的在于可以廣泛應用在其他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讓更多電子商務網站規范化管理。
筆者發現,《規范》中除了強調平臺經營者資質和經驗規范外,重點提出了關于平臺應急預案的問題,強調平臺需要有災難意識。
交易平臺應急預案被強化
在《規范》的5.4條“交易平臺設施及運行環境維護”中明確提出:“平臺經營者應按照國家信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有關規定和要求建設、運行、維護網上交易平臺系統和輔助服務系統,落實互聯網安全保護技術措施,依法實時監控交易系統運行狀況,維護平臺交易系統正常運行,及時處理網絡安全事故。
日交易額1億元人民幣以上(含1億元)的第三方電子商務交易平臺應當設置異地災難備份系統,建立災難恢復體系和應急預案。”
這幾年來,全球多發自然災害,往往最先受損的就是通信和網絡。通信斷絕,設備損毀,造成在線數據庫巨大損失。在不可抗力面前,電子商務平臺每天巨大的交易額也許會在瞬間化為烏有。如果沒有應急預案或者異地備份系統,平臺經營者和消費者將無力回天。《規范》相應條款因此應運而生。
替消費者規避交易風險:“冷靜期”與“保證金”
《規范》還鼓勵平臺經營者設立冷靜期制度,允許消費者在冷靜期內無理由取消訂單。鼓勵網絡第三方交易平臺和平臺經營者向消費者提供“賣家保證金”服務。保證金用于消費者的交易損失賠付。
這兩項淘寶網已經在實施,比如“7天無理由退貨”;向賣家收取“賣家保證金”等。
推薦閱讀
事實上,不同階段的電子商務網站其實對不同廣告投放渠道的依賴程度不同。根據分析機構艾瑞報告,一些大型電子商務網站直接訪問的流量占比開始超過了導航網站和搜索引擎帶來的流量。 京東需要面臨的考驗之一就是廣告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子商務平臺須加強災難意識 建立應急預案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76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