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年初開始,騰訊就開始策劃一場名為“診斷騰訊”的活動,大大小小搞了十場。這個系列會議召開的直接導火索應該是去年的3Q大戰。在那場著名的商業戰中,騰訊突然看到了它以前并沒有看到(或許看到了但并不怎么看重)的市場環境。筆者在參與第三場會議時,和騰訊的人交流中也感知到騰訊人這樣一種情緒:為什么大家都不能理解騰訊?
然而這些都是表面的。在診斷騰訊系列會議中,筆者鮮有聽到或看到騰訊高層對3Q大戰這一事件本身真正意義上的反思。在筆者所在的那場會議中,雖然這是一個話題,但大多數與會者都僅僅就3Q大戰的公關層面上的問題提出了看法。事實上,公關層面的東西只是“術”的問題,騰訊在“道”的層面上犯了大錯,筆者耐心地等待后面它或許會意識到,但時至今日,顯然是一種奢望了。
在3Q大戰中,騰訊網是一邊倒發布有利于自己的文章的,在當時的騰訊網上,你找不到一篇支持360的文章,在所有的文章下,你也很難找到支持360的評論。這種做法,是極其典型也極其過分地踐踏新聞專業主義的原則,在新聞傳播倫理上,犯了大忌。
在今天的新聞學教育里,做新聞要平衡報道。這不是什么深奧的理論,但這是一種行業倫理,肆無忌憚地踐踏行業倫理的結果,就是毀掉這個行業自身,侵害公眾利益——順便說一句,實務圈一向以為學院里教授的都是廢話,但不曉得你在搞實務的時候,還記得多少句這樣的“廢話”?
雖然平衡報道原則在現實操作中總會被侵犯,但騰訊網此番的侵犯卻是性質極其惡劣的。用一個不太恰當的比喻,殺人案這個星球上天天都有,但藥家鑫這樣殺人的,卻不多見。
為什么說騰訊網的表現性質惡劣呢?不僅因為它的手段,而且因為它這一手段的后果。它實在太大了。
無論是Alexa的排名,還是Google的Ad planner統計都告訴我們,QQ.COM目前在全球排名第十,在中國,它僅次于百度。考慮到百度是一個搜索引擎,信息傳播方式主要以受眾自行拉取(Pull)為主,可以這么說,信息推送式(Push)的傳播渠道(除電視外),QQ.COM是覆蓋率最高的大眾媒體。而稍有常識的人都知道,大眾媒體是最有力的社會公器。
但在3Q大戰中,騰訊依然是用“自家官網”的態度。公眾無須指責360網站的原因就在于:人家真的是奇虎自家官網,而不是在做大眾媒體,動用自家官網不遺余力地為自己辯解或可接受。但QQ.COM上一字排開數十個頻道,7×24小時地播報各種新聞評論,動用自己掌控的這樣一個社會公器來為自己赤裸裸地鼓噪,如此手段,或許只有在中國互聯網中才會出現。
有論者曾經提到,在中國的互聯網公司眼里,只有它們自己以及用戶。這話是相當精到的。診斷騰訊一系列的會議中,一直在探討的,也就是這兩個維度:怎么獲取更多的用戶,怎么讓自己的公司保持增長。創新也好,開放也好,都是公司自家的事——老實講一句,你不創新不開放結果完蛋了,也就是你自己完蛋了。中國三十年商業史,消失的企業不知幾許,對于社會而言,又算得了什么大事?
騰訊到底是中國市值數一數二的巨型公司,對于這么一個企業,要求它盡一點社會責任并不過分。CSR(企業社會責任)是時下商界的一個熱門話題,不少企業把CSR當公關來做——我也不想太苛責這種心態。但CSR不僅僅是搞個公益、做個慈善,它首先就要求企業做好你自己的本分。騰訊網,中國數字疆域中最大的大眾媒體,你做好你自己了么?
業內對騰訊的山寨、壟斷歷來多有批評,集批評之大成者當屬某雜志一篇標題很彪悍的文章。筆者也發現,騰訊的確在考慮自己的所謂“山寨”和“壟斷”。從商業角度講,在騰訊“開放平臺”這個概念的催動下,騰訊也意識到單打獨斗是不行的。讓公司賺取最大利益的最好做法莫過于建立一個產業,而非僅僅建立一個企業。
而騰訊深層次的問題并不簡單在于此。
一個小公司,眼里可以只有客戶和自己,情有可原;一個大公司,眼里就應該增加一些砝碼:商業的、民間的以及政府的等相關組織;而一個偉大的公司,就必須再增加一個砝碼:公眾。騰訊的確是一個大公司,但大和偉大之間的距離,不是什么創新,也不是什么開放,而在于騰訊運營者眼里有沒有公眾的利益。
《蜘蛛俠》里有一句臺詞:能力越大,責任越大——此話,馬化騰先生,你以為然否?
(作者執教于上海交通大學傳媒與設計學院,新媒體、互聯網觀察者)
推薦閱讀
中國銀行提醒稱,“請務必通過在瀏覽器地址欄中輸入www.boc.cn登錄我行門戶網站。不要輕信任何通過百度搜索查詢到的我行網站鏈接。”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雷霆)4月13日消息,IT商業新聞網今日收到網友反映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診斷騰訊:眼中沒有公眾難成偉大企業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77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