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劉言)有媒體曾做過這樣的調查:“選擇網銀,您最看重的是?”其中,選擇交易安全性比例為48.2%;中國互聯網 信息中信公布的調查報告也顯示,不愿選擇網上銀行的客戶中有76%是出于安全考慮。
4月12日,在“2011放心安全用網銀聯合宣傳年”啟動儀式上,央行科技司董貞良表示,“我國網銀安全事件的發生概率僅為百萬分之一,遠低于國外第三方支付公司,網上支付千分之一的欺詐率。”
但緣何在許多消費者的印象中,網銀安全系數比較低呢?一位業界專家分析稱,網銀目前的風險主要來自客戶端。
網銀不同于封閉的柜面業務,它在銀行端和客戶端之間通過開放的互聯網連接。客戶端是加大網銀風險的主要源頭。網銀安全事件可分為木馬偷襲、網絡釣魚、黑客攻擊等。一是木馬偷襲。不法分子將木馬病毒掛在 網站、聊天工具上,一旦有人點擊,就會竊取其賬號、密碼信息,從而轉走網銀中的資金。二是網絡釣魚。 不法分子以系統升級、低價商品等誘騙客戶進入一個與真實網銀極為相似的“山寨網銀”頁面(俗稱釣魚網站 ),在得到客戶的網銀身份信息后盜取資金。這是目前最多的網銀安全事件形式。三是黑客攻擊。不法分子對電腦或網址植入木馬病毒,一旦點擊進入,就可能染毒而使電腦受到遠程控制,個人賬戶信息就能被竊取。 這時客戶的電腦就成了“肉雞”。
有專家介紹說,網銀業務在我國開辦13年來,銀行端沒有發生過任何事故,國內各家銀行都有專門的團隊應對黑客攻擊。銀行端和客戶端之間的信息傳輸采用128位加密算法,以當今技術須耗費上萬年時間才能破解這種加密信息。
有業內專家算了一筆賬:2010年我國網銀交易額約500萬億元,而客戶資金被盜涉案金額也就數千萬元。以此匡算,網銀安全事故的概率僅為百萬分之一,遠低于國外第三方支付公司網上支付業務千分之一的欺詐率,甚至比飛機失事的概率還小。“每一起事件都會在媒體上充分曝光,讓人感覺網銀好像不大安全。然而這就像飛機一樣,盡管每一起空難都會被翔實報道,但飛機仍是最安全的交通工具。”這位專家說。
推薦閱讀
中央外宣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等四部門從今年4月中旬起在全國范圍內聯合開展為期2個月的整治非法網絡公關行為專項行動。 中央外宣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國家工商總局等四部門從今年4月中>>>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77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