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百度和韓寒、賈平凹、李承鵬、慕容雪村等知名作家的版權之爭頗為熱鬧,作家們聯合發表聲明稱百度文庫非法盜用他們的大量作品,屬于侵權,百度一方則表示自己只是一個平臺,作品都是“網友自己上傳”的,不承認侵權、雙方扯皮了半個月,在各方輿論壓力下,百度最終做出了一些妥協,將百度文庫中幾百萬份文學類作品幾乎全部刪除,同時宣布將建立先審核后上傳以及相關利益分成機制。一場公關危機暫時緩和下來。
從道義上我舉雙手支持作家們的合理合法要求,因為老師們從小就教育我們,不是自己的東西不能要,哪怕是同桌小剛偷了別人的鉛筆硬塞給你的。但我覺得,中國電子書行業的問題關鍵不在這里,這場爭論的焦點也不在這里,因為版權這個事,只要有人買單,有一個成熟的商業合作模式,就一切都好談,但在中國,恰恰就是這一點最讓人揪心。百度和作家們扯了半天,說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今后的利潤分成,一點也沒有提到中國的讀者、消費者到底在想什么,有多少人愿意付費?付費模式在國內可行嗎?
提到中國的電子書市場,頭腦活絡的商人們腦海里第一反應就是這里有著13億的讀者,即便只有1%的人愿意掏錢,眼前就將是一個巨大的藍海。這話聽著很耳熟,沒錯,當年英國人就是這么想的,只要每一個中國人一年買一件英國羊毛衫,大英帝國就能千秋萬代一桶漿糊了,結果呢,歷史書告訴我們,中國人當時太窮了,只穿得起粗布衫,沒人買毛衣,所以英國人只能改行賣鴉片另尋財路。目前國內電子書市場,大部分人的習慣就是“盜版有理,免費萬歲”,我們愿意為一套房子付出250萬人民幣甘心幾十年節衣縮食,卻不愿意花25元去買一本看得見卻摸不著的虛擬電子書,這也許是孔乙己那句 “竊書不算偷”帶的壞頭,但不管怎么說吧,在中國內地,音樂、電影、書籍數字化娛樂全免費的消費觀念已經深入人心,這是一個殘酷的現實。另一個現實是,我們的電子書市場目前還非常不成熟,就以目前國內網站提供的電子書質量來看,用戶不花錢還真是明智的,你看百度文庫,再看同樣性質的新浪ishare,很多就是一個簡單的txt文本,或是掃描版的pdf,里面錯別字無數,圖片模糊不清,說穿了就是和地攤上的盜版書一個級別,只不過它變成了數字版。這樣的玩意網友們民間交流還行,作為商品賣的話簡直會讓人崩潰。看看人家亞馬遜Kindle、蘋果iPad書店,書籍無錯字那簡直是必須的,很多書都帶有可縮放的高精度圖片,甚至還有隨手批注、書簽等附加功能,它提供給讀者一種全新的閱讀體驗,所以讀者們也樂意花錢。相比之下,百度文庫的策略還停留在“網友上傳、等攢多了再考慮壟斷收費”這樣的雞賊層次,與這樣的企業談版權,我認為韓寒們是很掉價的了。
近半個月來,我聽到過的最靠譜的聲音是來自于北京市版權局,它說“百度應與版權方探索共贏”。雖然中國是一個免費市場,但并不意味著沒有商機,《連線》雜志主編克里斯·安德森在暢銷書《免費——商業的未來》中說過,免費將是未來數字產品的主流商業模式,電子書商家可以為大部分用戶提供免費的、普通質量的電子書服務,同時為20%或更少的高端讀者提供精美的、更多獨家內容、更高排版質量的電子書,讓后者為之買單,貢獻利潤。這或許是一個比較適合中國的商業模式,也能很好地解決了大部分人想繼續看免費書的難題。
所以,我勸作家們和百度們不妨淡定一些,多考慮考慮讀者的想法,多想想怎么把我們的電子書做漂亮、做到沒有錯別字了,把書真正做值錢了,才是正經事。現在這樣子純屬自娛自樂的內斗,看多了就膩了,還不如看韓劇。
推薦閱讀
作為活動的唯一視頻支持媒體,樂視網目前在娛樂方面持續發力,新近推出的四檔原創欄目:樂視大牌黨、明星另一面、音樂瘋向標和電影黑板報,在娛樂圈和網絡視頻行業均產生不小的影響,而樂視網最新原創短片《達子的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百度版權利益分成之爭:把讀者當炮灰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8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