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大支付公司Visa與中國銀聯之間的爭端及其演變又有新進展。《第一財經日報》記者了解到,世界貿易組織(WTO)近日已將中美對于中國電子支付爭議遞交到爭端解決機構(Dispute Settlement Body,下稱“DSB”)。
本報記者從WTO官方網站獲悉,在上周五召開的DSB會議上,中美關于中國電子支付程序的爭端已按計劃予以提交法庭系統。
去年9月,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USTR)曾向WTO申訴中國歧視美國信用卡公司,首次將銀聯與Visa之間的爭端推向WTO。本報記者從當時USTR提交WTO的“投訴”報告上看到,其指責只有銀聯被允許在中國境內為人民幣交易的支付卡提供電子支付服務,而其他銀行卡服務商只能為外幣交易的支付卡提供服務。
而繼去年9月的磋商失敗后,USTR正式提請WTO啟動爭端解決機制。根據WTO規則,磋商是解決爭端的第一步,但如果爭端雙方沒有在60天內達成解決方案,可以申請設立爭端解決小組來處理爭議。
截至昨晚記者發稿,中國銀聯方面對此未有最新表態。此前,Visa中國相關人士曾表示,其要求境外收單銀行加強Visa卡的受理須符合Visa全球運作規章一事由來已久,申訴事件屬于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行為,Visa不予置評。
銀聯與Visa之間的“恩怨”由來已久。Visa去年曾向全球會員銀行發函強調,從8月1日起,凡在中國境外(包括香港、澳門、臺灣地區)受理境內發行的4字頭“銀聯、Visa”雙幣種信用卡時,無論刷卡消費還是ATM取現,均不得走銀聯清算通道。
據本報記者了解,目前在歐洲、美洲等一些地區,“銀聯、Visa”雙幣種信用卡已經在境外支付通道遭遇部分限制。
“事實上,銀聯很想取得對等,但是很難,”一位接近中國銀聯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國際卡組織在境外網絡和發卡等方面也不愿對銀聯開放,銀聯在境外不斷自己布點。”截至目前,銀聯全球受理網絡已延伸至境外104個國家和地區,并有17個境外國家和地區的65家機構在當地發行了銀聯卡。
該人士還表示,電子支付領域對任何一個國家都很重要,銀聯系統的數據不僅對國內支付、清算等起到很大作用,也包含了銀行個人信息和產業信息。“一旦國內支付清算系統向境外組織開放,這些組織就可以對個人和產業信息進行分析。”他如是說。
“銀聯誕生之前,各自全國聯網的銀行都可以說是一個‘卡組織’,標準也不同,但這種不連也不開放的狀態并不可持續,銀聯對提高產業運作效率發揮了作用。”該人士說道。
而除了Visa與銀聯之間的爭端,萬事達卡方面則在不斷加強與銀聯的合作,雙方曾在去年9月簽署合作備忘錄,以推進網上支付及其他合作。目前銀聯與境外銀行卡組織的合作主要即是在境外收單和境內外卡收單等領域。
推薦閱讀
馬云對產品是很有感覺的,阿里系無論是網站和軟件也都做到了極致,但馬云富于感染力的演講吸引剛適合做HR(人事總監);至于李彥宏,這個以技術見長的CEO做技術總監CTO最為合適。不過,從最近兩年百度的變化看,李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美電子支付爭議提交WTO爭端解決機構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9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