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借龐大的用戶規模,中國互聯網的價值已經得以顯現,甚至是"插根扁擔都開花"。但中國互聯網的處境卻不容樂觀,像騰訊、阿里巴巴、麥考林等優秀的互聯網公司,都失去了控股權,它們表面無限風光,實際上已經淪為替人打工的處境。
投資人不會樂善好施,風險資本達到自己的目的后,往往后拋售股票,麥考林就成為受害者,上市第一個月,原股東套現就達1.29億美元。另一方面,風投對于優秀的互聯網企業不肯放手,軟銀的孫正義就對中國優秀互聯網企業的控股權抓住不放,雅虎也不急于拋售阿里巴巴,尋求更大的回報。
目前來看,中國互聯網已是高地盡失,風險資本手中掌握了中國幾億網民,通過對各種數據的收集,對中國的互聯網習性了如指掌。而互聯網應用都是基于用戶習性開發而來的,這就讓中國互聯網處于被動跟隨狀態。
出現這類局面,不僅僅是中國互聯網企業自身的問題,政府也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中國,沒有官方背景的成長型的中小型企業,普遍面臨融資難題。最為典型的是金融危機時,政府4萬億元投資,大部分被國有企業分享,甚至一些國有企業被迫借貸,用于投資地產的不計其數。但需要資金的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民營企業,卻無處融資。
互聯網企業需要長期投入才能有所收獲,在國內市場,在借貸無門時,它們只有尋求風險資本。分類網站QU114總經理黃浩文認為,中國政府應該對互聯網行業有戰略規劃,對初創企業在融資上提供便捷之道,解決融資難題,中國的互聯網才能將主導權僅僅撰緊在自己手里,才能培養出屬于自己的互聯網企業。否則,就不可避免地淪為為他人做嫁衣的尷尬境地。
中國企業在選擇風投時必須謹慎,在使用風投資金時必須保持節度,融資越多,自己手中的權利就越小。在黃浩文看來,中國互聯網企業家也缺乏吃苦的精神,他們把希望都寄托在風險資本上,追求短期效應。基于這樣一種現實環境,培養民族的互聯網企業就顯得極為迫切。
推薦閱讀
曹國偉認為,“如果微博代表未來發展趨勢,或者廣義上說社交媒體是使用趨勢的話,這種趨勢我們必須要遵循,我們一定要盡全力去做,即使這樣,反過來會對我們有革命性的影響的話,我們也要做。我們不做的話,別人也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互聯網企業淪為為國際風險資本打工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91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