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oupon看起來模式并不復雜:每天向每個地區、以一個超低的折扣價格,發起一個在線團購,向用戶提供一種商品或服務,最終通過用戶在線支付的方式完成交易。
而且,團購折扣大多是服務類型的,每人每天限拍一次。Groupon采取在線全額收費的方式,并向供應商收取30%~50%的傭金,其利潤率高達30%左右。
“Groupon給我們上了一課,團購原來可以這么搞。”大眾點評網資深副總裁龍偉對記者表示,此前中國的團購都是先湊人,然后去砍折扣,現在的團購都是Groupon模式的,先有項目,然后吸引人來訂購。這一先后之差,導致了團購模式的翻天覆地。
Groupon從2008年11月創立之初到實現盈利,只用了7個月。到了2010年底,員工總數達4000人,收入超過7億美元。
作為行業領導者,Groupon已經擁有5000萬名用戶,而且仍在以每月300萬的速度增長。Groupon提供的團購最高折扣可以達到90%,范圍涉及洗車、餐飲、烹飪班、牙醫等各個領域,其業務遍及全球560多個城市。
盡管去年12月谷歌為其給出60億美元的收購報價,但Groupon還是決定獨立上市。
與其他互聯網公司不同的是,Groupon線下銷售團隊規模遠超線上團隊, Groupon需要在每個覆蓋的城市部署大量銷售人員與當地的商家談判。
Groupon上很少有具體的折扣商品,而是以服務為主,比如跳傘培訓、高爾夫、滑雪、劃艇等。網站推出某一個團購品后,將設置一個人數限制和截止日期。這樣會使特別感興趣的人自己去找朋友參與,或者去Facebook和Twitter發布這樣的信息,吸引買家將信息發給親朋好友,讓用戶自發通過社交網站等相互傳播,從而增加成交幾率,以達到團購的人數限制,從而引發病毒式推銷模式,用戶之間的相互二次傳播是其重點。
Groupon對于商品的選擇有著清晰的定位和原則。
這些商家成本相對穩定,單品服務物料成本基本可以忽略不計,所提供的產品邊際成本較低,當購買的用戶達到一定的量之后,商家往往并不會因為提供了較低的折扣而虧損,對于這類商家,看重的就是增加平均客流以及翻臺率,Groupon恰恰抓準了這類商家的核心需求,因此能夠拿到高額分成。而且,販賣服務省去了實體貨物的物流、存儲等成本。
正因為如此,才讓中國掀起團購的熱潮,一年內幾千家涌現,QQ、搜狐爭相上馬相關業務。
但Groupon也有著自己的麻煩。首先,團購網站門檻太低,美國數百家跟隨網站,有的只做一個垂直領域,這都給Groupon帶來調低傭金比例的壓力。
除此之外,Groupon無法形成有效的“Facebook效應”,雖然它是行業龍頭,但是注冊用戶和商家都有其他可選余地,沒人非得在一個網站上進行團購,但現在用戶離開了Facebook就找不到他的朋友。
目前為止,在線優惠券的需求似乎仍然很旺盛。Groupon質量最高的客戶是年輕的都市女性,但“Groupon疲勞”不是完全免疫的。
對部分商家而言,提供的團購服務本身可能是虧損的,其寄希望于消費者的二次消費行為,但針對二次消費率的抱怨也開始上升,有商家抱怨這些團購交易只吸引到一些看重低價的用戶,這些人除了團購外不會額外購買任何東西,也不會成為回頭客。打折也會降低品牌價值,讓用戶習慣獲得優惠券才購買。經過了幾次類似的推廣后,團購的甜頭會逐漸消失。因為團購只是整個營銷鏈的一部分,而不能涵蓋商戶的整個生命周期。
到底應該團什么?
Groupon的中國公司高朋網開團一個星期了,可以發現,高爾夫、美發、電影院、游泳等團購項目,大多是服務而不是實物商品。
“我們嘴上說不在乎高朋,但還是要仔細研究的,畢竟Groupon有全球第一的團購經驗。”一位團購網站負責人對記者表示。
而高朋的做法跟一些中國團購網站不同。研究公司CNZZ就發現,中國團購網站購買實物的比例偏高,服務類的團購遠遠不足。
實物型產品團購因為涉及物流、支付等環節,成了變相B2C的一部分。“商品團購的利潤率很難提高。”大眾點評網資深副總裁龍偉認為,消費者也不一定需要到團購平臺上去買實物商品,諸如家電和數碼產品等,價格透明度很高,不可能產生高毛利。而餐飲、美容等服務才是適合在團購平臺上做的,服務類團購可以形成較高利潤。比如一家KTV或按摩店,如果沒有顧客前去,空著也是資源閑置,而這些資源都可以拿出來吸引用戶。
“Groupon在美國所獲得的傭金比例高達40%左右,而在中國,傭金往往很難超過10%,有的甚至是賠本圈占市場。”龍偉說,這一部分也是因為中國團購實物商品的比例較高。
而一些中國團購網站圍繞實物團購的誤區和麻煩事已經產生了很多。就在上個月。美團網發起 29元團購“DQ冰雪皇后50元現金券”活動。不料,團購活動啟動第一日,DQ就否認合作,造成參與團購的上萬名用戶無法正常消費。其原因之一就是低價沖擊冰激凌的正常銷售擔憂。
“僅48元,即可獲得原價88元巧克力精美禮盒套裝,內含4粒不同口味的巧克力,每顆巧克力凈重10克。”參加了這一團購的用戶之后竟發現該品牌統一零售價格僅為每百克88元,而團購依靠信息不對稱,甚至對用戶構成了“欺詐”。
“對團購網站來說,服務的確比實物更難做,因為實物都是標準化的東西,而服務需要團購花更多力氣去調研和比較。”有團購網站人士表示,而且實物團購更容易“跑量”,從而導致大家都扎堆做實物團購。
一些團購網站還想出了直接與B2C網站對接的模式。讓電子商務網站將廣告費用直接轉化為折扣。3月,國內最大網上鞋城樂淘網與大眾點評網的團購合作,賣出優惠券超過10萬多張,按照樂淘優惠程度90元到140元之間,初步估算,樂淘一場團購直接撒出去的錢就超過了1000萬元。
不久前,凡客的一次零元團購,一次也送出優惠券過10萬張。樂淘副總裁陳虎表示,從去年11月底到今年1月初,樂淘網兩次團購共約16萬人次購買團購券,日均超過3000單,峰值過萬。
但依靠團購來替代傳統廣告轉化率是電子商務唯一出路嗎?團購是否會培養用戶的只有優惠券才購物的壞習慣?
樂淘也有這方面的擔憂,雖然樂淘憑借先采取團購促銷的方式,使得訂單量超過同類網站好樂買。但團購優惠券的折扣比例不斷提升,使得這一模式的“性價比”的效果也在不斷打折。
陳虎就認為,廣告漲價等都在推高今年B2C推廣成本。而團購模式的本質對于電子商務來說就是一種創新型廣告,把廣告費補貼到商品價格當中去,從而留住更多用戶。
CNZZ報告就此認為,短期還不能完全放下實物團購的情況下,將服務與團購結合起來是未來中國團購業務走向的整體趨勢。而用戶也正從盲目追求價格上的“小便宜”轉移到了服務質量和產品質量上。
高朋在華三大問號
年輕的團購行業鼻祖Groupon已經來了,在中國,它叫“高朋”。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跨國互聯網巨頭在中國取得了和全球一樣的成功,他們要么是不了解中國市場,要么是盲目擴張,長期虧損導致總部失去耐心。
現在看來,高朋也不可免俗,三大問號已然顯現。
缺乏自主性
歐陽云強調,高朋網就是一家本土公司,中國本土團隊具有百分之百的決策權。
但事實似乎并非如此。據一家本土團購導航網站的負責人透露,看到高朋網進入中國的決定之后,就決定將高朋網列入收錄名單,可是高朋網方面表示如果要開放接口就需要美國總部來決定,如今已經等待了一個月,高朋方面也沒有任何回應。
高朋的技術團隊遇到的這個問題與當初雅虎中國遇到的問題一樣,因為剛剛進入中國市場,雅虎中國團隊一直按照美國的想法去做,結果就是在和中國的新浪、搜狐和網易等門戶的競爭中落下馬來。
抄襲和欺詐?
Groupon在全球最具殺傷力的核心競爭力就是其寫手團隊,每一個團購項目都有專業的編輯寫手團隊,針對消費者寫出具有誘惑力的廣告郵件。
但是高朋網第一單團購項目就陷入了抄襲的質疑。糯米網CEO沈博陽在微博中公開表示,高朋推出的順景溫泉團購項目,其文案一字不差地抄襲糯米“連夜加班、字字斟酌原創出來的”文案,并希望高朋能給個說法。
與此同時,其第一單團購項目定價也有虛高現象。
盡管中國互聯網公司天天號稱“微創新”,但經常直接就“模仿”借鑒海外的網站并不鮮見。除非高朋決心在中國繼續打“擦邊球”,不然就要盡快建立更強大的寫手團隊。
人員規模VS迅速擴張
與之前網上流傳的高朋網將在三個月內達到3000人的版本不同,現在的高朋網人數為400人,歐陽云表示年底將會達到1000人的規模。
這一周來,高朋網的團購每單人數仍然很小,大多在百人以下。而按照團購行業每單10%左右的毛利潤來計算,假如一單價值一百元,那么每一百位團購成功才能給高朋網帶來一千元的毛利潤,三十天為三萬元。那么這點收入可能還不能維持現在高朋網里一兩位外籍員工的工資開支,更不用提其他成本。
高朋的市場推廣團隊遇到的這個問題與當初eBay和淘寶網之間的競爭相似,eBay以海外投資為支撐,燒錢打廣告,可無奈員工工資標準遠高于淘寶,最終在一場燒錢戰爭中敗下陣來。
推薦閱讀
拿到融資安居客還將加快品牌推廣和業務擴張。安居客今年的廣告投放預算將超過1億元,除了互聯網廣告,還會更多涉及戶外、公交、電視等廣告形式。今年5月,安居客計劃上線商鋪業務,這將成為二手房、租房、新房業務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購網站的現實和煩惱:誰將會先期離場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197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