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衛哲還以阿里巴巴CEO的身份信誓旦旦地將與網絡欺詐斗爭到底,但很快,他自己成為斗爭犧牲品。2月21日,阿里巴巴宣布發現2000多名中國供應商客戶涉嫌欺詐全球買家,衛哲在內的三名高管引咎辭職或降級,近百名銷售人員被處理。慣于操縱輿論的阿里系創始人馬云將此包裝為對誠信和客戶利益第一價值觀的捍衛。公關技巧未能轉移市場注意力,次日阿里巴巴股價大跌8%以上。
很難斷定馬云高調換帥用意何在。可確定的是幕后動機遠不止清理供應商欺詐和肅清價值觀——若衛哲因阿里巴巴上的欺詐行為不符合阿里系價值觀出局,何以讓假冒偽劣問題更甚的淘寶網CEO陸兆禧接任?
如此重大的欺詐漏洞在這個運營多年的成熟模式上忽然出現,同樣難以讓人信服。以馬云和衛哲之聰明和經驗豐富,絕不會沒意識到低價促銷在一個漏洞百出的平臺上可能產生怎樣的嚴重后果。欺詐供應商集中于2009年和2010年注冊,很容易被與阿里巴巴2008年底推出的出口通會員服務聯系起來。低價使出口通吸引大量會員,但亮麗業績的代價正是大批欺詐者開始進入阿里巴巴的供應商體系。
“這一方面是因為阿里巴巴商業模式本身存在缺陷,它不是交易平臺而是信息平臺,私下交易很容易發生;另一方面,阿里巴巴存在內控不嚴問題,金牌會員的認證由公司授予,目的是給買家以信任感,沒想到銷售員為追求業績相互串通”。一位熟悉阿里巴巴的業內人士告訴本刊。
事實上,問題的出現不可避免—阿里巴巴B2B業務本質上是將供求雙方的信息張貼到網上,并未像真正的電子商務那樣通過互聯網參與交易。這一過時模式前途有限,如要支持長期業績和股價,必然會有不正當手段。最聰明的做法是盡可能榨取阿里巴巴剩余價值,并將收入投入到更有生命力的淘寶網和支付寶。馬云也確實是這樣做的。當后兩者日漸長大,B2B業務在集團內部自然邊緣化,此時高調處理欺詐供應商事件,顯然已無礙大局。
外界更少注意到的是馬云出售阿里巴巴股票的時機。2007年11月阿里巴巴上市,發行價13.5港元。此后其業績增長放緩,股價一路跌至2008年11月的5港元以下,正在此時,阿里巴巴啟動了會員通服務,股價開始上漲。到2009年9月,隨著會員數量飆升,其股價也漲到20港元左右的高點,當年9月8日,馬云售出5%的上市公司持股,套現約2.7億港元。至今,阿里巴巴股價未回到馬云套現的價位。
2月21日的公告中,阿里巴巴特意說明:“本公司的高級管理層知悉自2009年底至差不多2010年整年,本公司國際交易市場上中國供應商詐騙全球買家的個案呈上升趨勢。”排除了馬云在2009年9月套現之時知曉該情況的可能性。但如果在網上搜索“alibaba scammer”(阿里巴巴 騙子),即可發現2009年上半年就已出現大量國外買家投訴。目前不能判斷這些信息是否及時匯總給衛哲,以及衛哲是否通知了馬云。
更蹊蹺的是,此次地震之前欺詐問題就十分嚴重。阿里巴巴2010年第3季度財報分析師會議上,衛哲曾披露,該季度阿里巴巴終止了約1200個欺詐供應商賬戶,加上之前的,共達約4000個賬戶。這一數字顯然已高于今年剛披露的兩年合計2200多家欺詐供應商,馬云為何至今才站出來“捍衛價值觀”?
現在受害者唯有至今被套的投資者和國外被騙的采購商。阿里巴巴承諾向后者支付170萬美元賠償金,但這是否能夠買回阿里巴巴的信譽呢?
推薦閱讀
此次雇員購股計劃主要面向公司(含子公司)06年加入的員工、董事及顧問,董事購股價格為每股5.2美元,員工購買價格為每股2.8美元。該股份不得轉讓、抵押,可分四次兌現。 3月15日消息,奇虎360公司今日向紐交所提交了>>>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環球企業家:阿里巴巴要肅清的不止是價值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0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