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3月,丁永興聽說了Groupon的團購,當時他在搜狐焦點網,自認為做的也是“團購”——網友們在線上自發集結,一起向商戶下訂單,搜狐提供資訊平臺。而Groupon的團購模式恰恰正是搜狐焦點網一直在找尋的:一個門戶網站,僅僅輸出資訊越來越顯得單薄,需要為用戶提供更實在的價值。2010年6月,“愛家團”上線。
用丁永興的話說,2010年的春天,團購市場“黃土地開始露出嫩芽”。同年2月,糯米網CEO沈博陽來到千橡國際,也做起了團購,籌備三個多月,糯米網同在6月上線。在此前后,新浪或騰訊也紛紛布局團購,門戶、社區陣營迅速成了團購的重要參與者。
簡單任務
向上司遞交計劃、申請預算和人財物資源時,丁永興把“愛家團”要做的事情,定義得明確簡單,將團購視作搜狐“立體營銷”體系一部分。
為什么要將團購定義在營銷職能?丁永興解釋說,傳統的門戶,開始主要分流傳統媒體的廣告,完全做品牌宣傳,在2.0的時代,接入到論壇、博客和微博,做些互動的營銷,采用團購模式后,“我們把用戶具體的消費體驗或者購買行為也納入進來,團購的介入,讓搜狐完成了從營到銷的完整路徑,形成了立體營銷的概念。”
愛家團2010年6個月流水做了大概5000萬,抽傭比例在10%-15%,即便往高了算,不過在750萬元的銷售額。“這里頭不是10%或15%的傭金問題,對搜狐整體營銷價值的撬動,可以是100%甚至幾倍的放大。”丁永興舉例說,愛家團曾為諾基亞N8發布做過一次團購,結果為N8帶來了近800部的銷量。
沈博陽加入的千橡國際,擁有中國最大的SNS——人人網,當時人人網也在做些業務的嘗試,希望能夠將龐大的用戶轉化為實際的收入來源,之所以選中Groupon的團購模式,看中的是這種模式“比較輕量級,麻煩的是建立一個本地銷售團隊,但不需要像京東或當當一樣建立一個龐大、昂貴的物流體系,這在中國既辛苦又累。”而團購模式等于“出租用戶”,算是投
資適中、見效也快,最重要的是有不錯的現金流。
反之,無論門戶或者社區,其用戶資源對其團購業務的好處不言而喻。訪問愛家團的流量中,大約1/3來自搜狐自身的平臺。營銷推廣方面,除了提供自身的廣告位外,搜狐將大量交換的廣告資源也會用于愛團網。門戶的品牌價值,同樣有利于商戶資源的開拓,至少商戶覺得這是個靠譜的網站,而用戶也放心將幾十塊甚至幾百塊的預付款交給一個門戶。
龐大的用戶資源,基本都是門戶或社區進入團購市場一爭長短的基礎。因此可以見到的是,新浪生活頻道上線了團購業務,騰訊QQ也多處布局團購,“QQ試圖把這個行業滴水不漏地占上,用代理模式做了QQ團,然后在搜搜上做了個團購導航,還有與Groupon合作高朋網,什么都嘗試,三個模式全都布局了。”沈博陽評論道。
穩健擴張
2011年,丁永興為愛家團設定了如下目標:流水希望做到5億-10億,增長10倍左右,能在30-50個城市設立分站,“一個分站平均10人左右”,以此計算,年底團隊規模最大也不過四五百人。糯米網也有些相似,2011年沈博陽的目標是覆蓋大約80個城市。相比較獨立團購網站的擴張規模,這些數據在行業“大躍進”中,顯得中規中矩。
“我們的訴求是在市場有一定聲音,在立體營銷上提供價值,不急不緩,擴張的節奏不用這么激進,現階段,我們也不追求在地方站進行快速占領。在地方站的推進上,存在很多經營風險,比如市場環境,很多地級城市,三橫四縱,城市規模很小,哪兒有餐館大家很迅速地會知道,團購的營銷價值如何體現?”丁永興解釋說。
無獨有偶,沈博陽也對過快的擴張有著些許警惕,“我愿意控制銷售團隊規模為美團、拉手的1/2到1/3,以便能保證我的銷售員有更高的收入。”
而這些門戶或社區背景出身的團購,其相對的“從容”與其母體價值已得到認可有關。在丁永興看來,很多獨立團購網站短時間沖市場占有率,是不得已而為之,“很多網站第一輪融資,花錢差不多了,要證明自身的價值,以便于進行下一輪融資”。
當然,受益于團購預付在先的模式,門戶或者社區背景在財務資源的優勢或許并不明顯。“團購本身的現金流是好的。團購網站很難倒閉,因為總有現金滾在哪兒,如果這筆錢都滾沒了,那問題就大了。”沈博陽說道,
除了門戶的用戶資源,丁永興相信,其在設立分站方面也能受惠于既有組織體系的優勢。門戶們已經在各區域有落地的網絡。
如果將團購網分成三類:獨立網站、門戶網站還有點評類網站,大家各有各的活路:獨立的要在第一時間搶占市場的制高點;點評類的基本是原來業務的延展或者轉型:門戶類主要是營銷體系的創新。不過,市場格局似乎已漸入“中盤”,“獨立網站,有新的網站想跟上來會很困難,飯統、點評網、58這類網站基本就是保持這個狀態,門戶類的也比較穩定,不會有太多新的加入者,在局里頭的也不太會容易出局。”丁永興說道。
團購大戰只剩下幾家?
國內的團購網站競爭慘烈,有所謂“千團大戰”一說。從土生但已獲投資的獨立團購站點(比如美團),到大型網站團購子站(比如糯米),再到海外巨頭的中國分店(比如高朋),可以看到,既上次起步期的爭斗以來,現在,可謂進入了新一輪的拼殺——都是有一定資金實力的。
千團大戰的結果是什么?有評論認為這個行當最后只會殺得剩下幾個巨頭,所謂99%都要死掉。但我不這么看。先從最近一則新聞講起。
美團和DQ冰淇淋的糾紛是最近團購行業的一起事件。我看到網上有論者考證說,很有可能是美團和DQ上海地區達成了協議,結果變成自說自話地搞了個多地區。這引發了后者的不滿。這個考證有合同、發票之類的影印件佐證,從邏輯上講是成立的。因為對于很多企業而言,地域性的價格歧視是很正常的手段,而如果網絡服務去削平這個價格溝,是他們不愿意看到的。道理也很簡單:各地區的成本、期望值對于一個企業而言,并不相同。
眾所周知的是,中國是一個發展極不平衡的國家,同時,也是區域文化迥異的國家。擱在歐洲,中國很多公司就是“跨國公司”了。在有些地方做生意,可能是喝茶喝咖啡,而在有些地方,可能就要敬煙拼酒。而團購這個行當,和local service(本地化服務)極其相關,一個有實力的網站,可能會在某個區域稱霸,但想全覆蓋中國,是相當不易的。
電子商務本身就是商務大于電子的行業,而團購更甚,因為這種類型的網站技術相對簡單,而本地化運營的要求極高。一個有錢的團購站點,利用在各地建立分部來運作是必須的,但同時也要看到,如果這位分部的負責人在籠絡當地商脈關系很有一手的話,TA為什么一定要依靠這個平臺,而不是跳槽去另外一家條件更好的,抑或索性自己做?
團購站點的廝殺陣地目前基本在北上廣等一線城市,但對于中國而言,二三線城市則更具有潛力。因為團購不僅在運營者這邊沒有技術壁壘,在使用者這邊同樣沒有技術壁壘:買打折貨是人人都愿意的,也是人人都能輕易學會的。而在這樣一片廣闊的腹地上,你光有錢高舉高打是很難奏效的。中國一句俗語就很好印證了這點:強龍不壓地頭蛇。
不得不說一下Groupon的高朋。說句難聽點的是,這家全球團購老大進華是有些囂張的,比如到處挖人。甚至有動用獵頭公司用一些欺騙的手段來獲取某團購網所有員工的通訊方式的嫌疑——這則新聞當然不能證實Groupon本意如此,但至少它并沒有去處理這種負面新聞。其實對于Groupon而言,手上有錢,合作伙伴騰訊又有足夠的用戶資源,它完全不用那么高調,悄悄地做,就是了。
高朋一直到今天,頁面上還高高掛著一個iPhone的抽獎信息,傳言中第一單可能是以與B2C商城合作推優惠券的方式出現。這讓人覺得高朋至少到目前為止,本地化服務還沒有準備好。而至于抽獎,當下的很多團購網站拿這個來做所謂的“團購”,都是本地化深耕不佳的運營上的反映。
一個基本依靠線下商務的網絡服務,對當地的媒體關系、商戶資源、地區人群心理把握都依賴極重。我并不認為,在這種極其依靠地域特征的市場中,最后殺得只剩下幾個巨頭。以中國的國情而言,這個市場的容量,不是那么小的。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根據酷6網最新披露的財報,酷6網2010年底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約為2730萬美元,其業務經營消耗則約為980萬美元。在酷6網持續虧損的情況下,據此推算其現金大概可以支持3個季度的運營支出。 北京時間3月12日凌晨消息,酷>>>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門戶的邏輯:團購是廣告新洼地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12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