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一位團購從業者會否認:他們正身處血刃戰。
“我們今年的廣告推廣預算至少2億吧,拉手網也2億,整個行業肯定是要超過10億。”沈博陽語速很快,對數據毫不回避,儼然已下了決心要“對著砸”。沈博陽是千橡互動集團的副總裁,主管千橡旗下的團購業務糯米網。
即便沒有如此具體的數字,團購的涌現與漫溢,實在是很難被忽視的。以北京為例:公交車站、地鐵廣告,樓宇廣告,甚至是CCTV,網絡廣告就不用再說了……充斥著來自團購網站的直白的腦白金式的廣告語。
不妨再看一組數據,過去一年內,電子商務領域的融資,其中1/3投向了團購:拉手網獲得5500萬美元兩輪融資,美團網獲得1500萬美元兩輪融資,滿座網獲得1000萬美元融資,大眾點評網則聲稱即將獲得超過以往團購融資總額的新投資……約略統計,一年間團購網站總共獲得12筆融資,資本對團購網站的偏好程度由此可見一斑。
資本強化了馬太效應:自2010年1月,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團購網站滿座網成立[A1]至今,團購類公司已超過2000家,年銷售額40億元以上,擴張城市上百個。
作為電子商務的支流,團購何以如此兇猛?從各方的架勢來看,似乎這里孕育著商業模式的下一個“Big Bang”。
現階段的團購,可以一言以蔽之:促進本地服務交易的網絡掮客。通過低價手段,將本地服務供給與本地消費需求對接。本地商家寄望聚攏足夠的人氣吸引回頭客,消費者則希望獲得更多廉價的服務與商品,以滿足衣食住行上的種種需求。
以團購模式的鼻祖Groupon的模式來看,團購有別于現有的B2C或者C2C網站。團購主要促進的是本地服務的交易,讓你得以吃喝玩樂,而非標準化產品。一些業內人士直接將團購網站的價值,定義為滿足本地服務商家精準營銷的需求。而作為營銷服務,團購有著不可抵抗的誘惑力在于:它是按照交易付費。換言之,只有交易發生,商家才須要支付相應成本(由于低價銷售和提供給團購網站的傭金所致的虧損);如果價格制定得巧妙,或許既可以實現微利,又能捧回人場。
搜索引擎之所以能造就首富,緣于它能夠通過算法解決信息匹配問題,進而推進了營銷的精準化。廣告主們樂于在搜索引擎上砸廣告費,來換取實實在在的點擊。雖說點擊不一定就能轉化為交易,但畢竟廣告主已經看到點擊了,總比在過去一個世紀里甚至看不到“另一半廣告費”轉化成什么,來得好。
如今,有新的模式,可以更上一層樓——讓廣告主按交易付費。加之互聯網這一超級有機體自身所蘊含的美妙的進化能量,一不小心,團購中就走出一家互聯網巨人來。資本又怎么不血脈賁張呢?
有點可惜的是:與搜索引擎不同,團購網站不需要那復雜精密、需要鎖到蘇黎世銀行的超級算法。團購的進入門檻低得令從業者有時都不好意思稱自己是從事TMT——建議一家團購網站所需的最低條件只是:一臺電腦和一家愿意團購的商戶。
前程遠大、復制容易,這便是誕生方一年,行業已然陷入全方位血刃戰的根本原因所在。
在采訪當中,所有人都承認團購進入門檻低,與此同時,他們也都會補充一句:進一步競爭的門檻只會越來越高。較之視頻、傳統電子商務,團購是一種更為赤裸裸的富人游戲。團購下一個階段的競爭核心在于規模,規模取決于用戶的轉換與保留,以及覆蓋的市場與商戶的開拓,刨去那些說也說不清的人力因素。這些都將取決于團購公司有多少錢可以砸。
對團購行業競爭預期最樂觀的拉手網CEO吳波,他認為目前團購行業的競爭主要是前5家的競爭。其余的大多數團購網站仍然認為,目前團購行業的中長跑才剛剛開始。
站在這個時間點,確實很難預測團購網站最終的輸贏。作為信息技術所催化的又一新物種,團購網站以“涌現”的姿態誕生。涌現的結果則是:個體最終被裹挾其中,必須不得不跟隨集體非理性。例如:退款;又例如:文章一開始沈博陽所說的砸廣告。這其中,我們總結了幾個團購網站2011年發展的
推薦閱讀
據了解,陳年近日表示,卓越用了六年時間才實現過億,凡客只用了一年,未來5年凡客將在國內成為一個1000億規模的公司。他還表示對未來很有信心:“我希望將來能夠把LV收購了,然后就賣跟凡客誠品一樣的價錢,我也希望>>>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1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