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運營商成立支付公司的消息不斷。先是有消息傳出中國聯通成立支付公司,并且開始招聘相關人才。緊接著就是中國電信成立支付公司的消息。此外,飛象網獲得可靠消息:中國移動也在計劃成立支付公司,將會在不久公布。據中國移動支付業務人士告訴記者,中國移動同時正在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一時間,支付領域熱鬧非凡。
中國移動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
移動支付已經成為近年來備受關注的移動增值業務,不僅運營商、第三方支付企業、銀行都在積極參與。資料顯示,在未來一兩年內,我國8億多手機用戶將有一半用戶通過手機完成交各類支付交易。面對這一藍海,電信運營商已經展開了攻勢。
近日,有消息傳出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兩大運營商都在籌備成立支付公司。飛象網記者連線中國移動,相關人士告訴記者中國移動也在籌劃成立支付公司,并且正在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作為移動支付基地的湖南正在做相關工作,相信不久將會有消息公布。
擺脫邊緣化危險 電信運營商成立支付公司
2011年運營商突然猛攻支付領域。對于這一現象艾瑞分析師程善寶向飛象網解釋道:“運營商成立支付公司,開展支付業務并不是一個‘突變’的現象,而是電信運營商業務變遷的一個過程,這里主要是指增值業務。維系用戶黏性也是運營商開展支付業務的重要動因。”
“在終端和網絡日益發展的情況下,電信運營商通道化的危險性不斷增加,支付業務也是電信運營商擺脫邊緣化,更好地開展業務的一個重要舉措。”程善寶補充道。
的確如此,在手機支付領域,據飛象網觀察,已經有第三方支付企業做“貼膜”業務,此貼膜不僅可以貼在SIM卡上,也可以貼在SD卡,用于數碼相機、PDA、多媒體播放器上。這些支付卡,是銀聯獨立建立起的一套近場支付系統,不需要通過運營商去發卡,也不需要運營商管理。
支付領域短期不會產生巨大變化
運營商強勢進入支付領域,而一直備受關注的第三方支付牌照又遲遲未發。運營商的進入是否會給支付行業帶來一些巨變。艾瑞分析師程善寶表示,短期內對市場沖擊有限。因為既有的企業已經形成了比較穩定的市場份額,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大變化,而且電信運營商與當前的支付企業在業務上的同質化和競爭性都不十分明顯,市場還有很大空間可供開拓。
“運營商成立支付公司有其本身的優勢,比如說龐大的用戶群、很好的線下營銷網絡更重要的是知名的品牌信譽。但是,說到創新,電信運營商可能沒有互聯網企業做的好。”程善寶提到。
推薦閱讀
該賬戶擁有46萬個“關注者”(follower),已經發布近700條消息。今年1月,蘋果提醒Twitter注意這一虛假賬戶。Twitter要求該用戶更換ID,但遭到拒絕;Twitter在本周選擇將其關閉。 北京時間3月3日凌晨消息,Twitter本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移動正申請第三方支付牌照成立支付公司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2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