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1日,阿里巴巴突現高層震蕩,公司CEO衛哲、COO李旭暉辭職。
阿里巴巴在公告中表示,衛哲辭職的理由是“發現2010年公司有逾千名(占比0.8%)涉嫌欺詐的‘中國供應商’客戶,”衛哲本人在隨后的郵件中也表示辭職是因為沒有捍衛阿里巴巴的價值觀。
然而,這個被譽為馬云“揮淚斬馬謖”的艱難的決定,卻被許多業內人士直呼“看不懂”,更有人士認為,衛哲的離開,不過是做了阿里巴巴解決內憂外患的“替罪羊”。
猜測一:給股東一個交代
“因為0.8%的欺詐而引咎辭職?那么互聯網行業的CEO要集體辭職,還是業績因素吧!”這種看法在業內占了很大的比重。“和價值觀肯定沒什么關系,這只是一把根據需要隨時可以動用的寶劍而已。其實公司管理人員適當更迭很正常。”京東商城CEO劉強東對此評論。
一位業內人士透露,近幾年阿里巴巴B2B在招中國供應商和誠信通會員時采用連哄帶騙的手段,這讓很多企業反感,不少企業退出,新企業不敢加入,導致阿里巴巴的B2B業務增長乏力。
的確,業績是懸在阿里巴巴頭上的一柄達摩克利斯之劍。去年4季度阿里巴巴的收入為14.56億,環比增長8.5%,市場份額達到69.7%,雖然在同類市場具有絕對優勢,但同比以及環比增長曲線已呈現明顯下行趨勢,增長已顯頹勢。從股價看,自從2007年在港交所上市以來,阿里巴巴的市值最多時縮水超過2/3,目前雖然有所反彈,但縮水幅度仍接近一半。
公司業績不好,總歸要找個人出來“頂罪”,平息股東們的怒火。就像球隊成績不好炒掉教練一樣,公司業績不好炒的就是經理人,衛哲落得如此下場也不出人意料。
猜測二:給嫡系讓路
2006年,百安居出身的衛哲空降阿里巴巴,此舉被譽為馬云的“神來之筆”,就連萬科的“老大”王石都戲稱,要向馬云學習用人之道。
衛哲的加盟,馬云給出了遠超一般職業經理人的待遇,除了傳聞中的5000多萬年薪,根據2009年公布的阿里巴巴股權分布情況,衛哲在阿里巴巴的持股數比馬云還高,達到4000萬股。同時,為了給衛哲掃清道路,原先跟隨馬云起家的元老李琪,去了加拿大“被學習”。
如今,上市的阿里巴巴也許已經不需要衛哲了,此番接任的CEO陸兆禧和CPO彭蕾,都是2000年前加入的阿里巴巴,其中彭蕾更是馬云的“十八羅漢”之一。
猜測三:以高層變動殺雞儆猴
與阿里巴巴第一大股東雅虎之間日趨緊張的關系,也可能是馬云此番“壯士斷腕”的主要原因。
“馬云此舉還是為了表明其改造B2B的決心和對阿里巴巴的控制權。”易觀國際分析師馬嶸松如是認為。
從去年10月開始,雅虎成為阿里巴巴真正的第一大股東。而且根據協議條款,第一大股東將有機會按照董事會或公司章程辭退CEO馬云,加上雅虎新CEO卡羅爾·巴茨與馬云“氣場不合”,兩者之間爆發了阿里巴巴的控制權之爭斗。
因此,此番衛哲離職,也被人猜測為,馬云面對雅虎的步步緊逼,以阿里巴巴的高層變動來殺雞儆猴,以示自己在阿里巴巴的絕對控制權,鞏固統治地位。
猜測四:應對315的危機公關
更多的人將目光聚焦于衛哲離開的時機,315即將來臨。很多人猜測今年央視的315晚會很可能會聚焦電子商務,而此番馬云將衛哲離職提高至“誠信、價值觀”的高度,被認為是向央視示好。
馬云的公關戰顯然是成功的。馬云在“給全體員工的一封信里”寫道,“如果今天我們沒有面對現實、勇于擔當和刮骨療傷的勇氣,阿里將不再是阿里,堅持102年的夢想和使命就成了一句空話和笑話!”一個“崇高”的、“富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形象躍然紙上。
至于衛哲的離開,則被解讀為CEO層面未能貫徹執行阿里的核心價值觀,很明顯,這是人的問題,而不是企業的不足。
推薦閱讀
“痛定思痛”后的馬云在嚴肅處理涉嫌其中的供應商和員工之余,承諾作出170萬美元的賠償。同時阿里巴巴與天祥集團展開合作,推出對供應商進行最大限度資質認證的第三方認證服務。 阿里巴巴網供應商欺詐門追蹤報道: 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四大原因誘使馬云揮淚“斬”衛哲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24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