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要問上周最受關注的職業經理人是誰?那非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的CEO衛哲莫屬。馬云“揮淚斬馬謖”,讓衛哲蒙上了一層悲情英雄的色彩,他的“引咎辭職”背后到底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幕后內情?他的職業生涯是否會因此終結?
引咎辭職
辭職隱情 紛紛擾擾
2月21日下午5時左右,阿里巴巴公司向媒體和公眾自揭傷疤,讓自身陷入“欺詐門”,引發內部人事地震,CEO衛哲等多位高管引咎辭職,馬云內部郵件直呼“很痛苦,很糾結,很憤怒”。
衛哲這位曾經帶領著阿里巴巴在香港主板上市的CEO,在阿里巴巴持有的股份僅次于董事局主席馬云,屬阿里巴巴“二號人物”,他的“不體面”辭職自然引發輿論的爭相猜測。
要知道在中國這個人情社會,無論這個職業經理人在公司業績如何,無論以什么原因離職,公司都會給予冠冕堂皇的理由,絕少在公告中冠以“引咎辭職”的“罪名”,因為對于一位職業經理人來說,“引咎辭職”就近乎在毀他的職業前程。
雖然阿里巴巴當晚在公司發布的公告中澄清衛哲等人的“引咎辭職”并不是因為參與了“欺詐門”,而是讓阿里的“價值觀”蒙羞,但“價值觀”這樣玄虛的理由卻并不被輿論所相信。
有人推測衛哲是因為阿里巴巴業績不佳、股價不振等原因被辭退的,有人認為這是阿里巴巴內部多年來錯綜復雜的人事斗爭的結局,老板馬云一貫采用階段性用人的“馭人術”,利用完衛哲后“卸磨殺驢”,鐵腕手段借人事變更施展新戰略,還有人猜測此舉是馬云在向美國雅虎展示自己在阿里的絕對控制地位,以便推動解決阿里和雅虎的股權糾紛問題,更有人懷疑這是阿里為躲過央視3·15晚會的曝光,采取的變被動為主動的公關策略。幾乎所有推測都指向一個結論——作為職業經理人的衛哲只是個替罪羊。
處在事件漩渦中的衛哲卻飽含感情地說“申請辭職的原因是我作為CEO沒有起到阿里巴巴價值觀捍衛者的最重要的職責……我作為CEO的失察職責我理應勇于擔當”。
往日輝煌
“空降兵”戰功卓著
衛哲并不是阿里巴巴“十八羅漢”中的元老,他是個“空降兵”。
1970年生于上海的衛哲,可謂青年才俊,他畢業于上海外國語大學,憑著一步步踏實地努力打拼,24歲就擔任萬國證券資產管理總部副經理;28歲擔任東方證券投資銀行總部董事總經理, 2002年擔任百安居中國區總裁,成為世界500強最年輕的中國總裁。2005年,衛哲高調寫下《金領——21世紀職業生涯完勝之道》,當時他是和唐駿爭奪中國“打工皇帝”名號的勁敵。
2006年11月,衛哲從百安居中國區總裁任上離職,出任阿里巴巴CEO。在掌舵阿里巴巴僅一年之后的2007年11月6日,衛哲就帶領著阿里巴巴在香港成功上市,幫助許多阿里巴巴人實現了多年的財富夢想,也養活了阿里集團下屬的淘寶、支付寶等“兄弟姐妹”。此后,他又協助馬云完成了高層換血、國外業務布局等一系列重大舉措。
作為回報,衛哲獲得了4800萬股阿里巴巴B2B上市公司的股份,并且拿著業內少有的高薪。在一份2009年度香港上市企業(內資)老總薪酬排行榜中,衛哲名列榜首,年薪超過了5000萬元,雖然阿里官方并未承認該榜單,但是衛哲的身價也可見一斑。
業界評價
職業素養可圈可點
雖然阿里巴巴強大的公關攻勢不斷向外界強調阿里巴巴的價值觀,但是在外界看來,衛哲實際上是“被辭退”,和所謂的價值觀關系不大。“引咎”這個有著強烈負面含義的詞語,觸動了眾多中國老板和職業經理人的神經,很多人跳出來為衛哲鳴不平,連職業經理人的代表唐駿也表示“理解馬云的做法,但更同情衛哲”。
當當網CEO李國慶也發表看法稱辭職已經是當事人職業生涯的代價,別搞成“引咎”;也別在公司內聲討,更別訴諸媒體,應該營造合伙人和職業經理人健康的進退氛圍。
“我的辭職對公司內外一定震動很大,但我相信這樣的震動甚至陣痛是必要的,健康的。沒有這樣的震動,不足以重新喚醒我們的使命感和價值觀,沒有這樣的陣痛,不足以表明我們為客戶第一愿意付出的代價!”衛哲在離職前給阿里全體員工的郵件中這樣寫道。他還說,他難過的不是他個人的得失和榮辱,而是難過沒有更早地去和阿里的同事們一起捍衛最重要的價值觀體系,堅持客戶第一。
衛哲的職業精神得到了業界的一致好評,長江商學院副院長滕斌圣分析認為,從對外披露的信息來看,大家都能明白馬云此舉是丟車保帥,衛哲能忍辱負重,接受“引咎辭職”的說法,是一個優秀職業經理人顧全大局的職業素養的體現。
談起衛哲,資深IT人方興東稱衛哲是他認識的最好的職業經理人之一。今年2月12日,他還和衛哲在杭州聊天,都沒看出任何跡象,十天之后聽到他引咎辭職時實在很震驚,對馬云和衛哲都表示敬佩,“他們狠得有境界,有泰山崩于前而不變聲色的大將風范!”
方興東透露,得知消息后,他跟衛哲電話聊了一會兒,衛哲很平和,說要先休息一陣。
明日歸途
不排除重回阿里巴巴
“我會用一段時間來反思和反省,也會用我的方式為阿里巴巴的事業和阿里巴巴的團隊,一如既往地努力!并期待著將來的某一天,能和阿里巴巴的同學們繼續我們的事業!” 衛哲曾說過阿里巴巴將是他所從事的最后一份專職工作,但有人根據衛哲離開時發的這封內部郵件,猜測他還會重回阿里巴巴。
電子商務業內人士莊帥分析說,在馬云的郵件表態中能看出,衛哲仍然有重回阿里的可能,馬云通過與外部第三方合作入股甚至投資等方式在大物流上失敗之后,非常需要一個懂得傳統零售業物流體系的人來構建這個計劃。對于擁有百安居多年從業經驗,深知零售業物流和非標準化商品物流的衛哲來說,無疑是最合適的人選。
但也有業內人說,衛哲回來的可能性不大,因為他曾掌握著阿里巴巴1%的股份,坐擁幾十個億的資產,有這么多的錢,他完全可以自己做投資或者自己創業,沒必要再去給別人做經理人。
關于衛哲的何去何從,人們還想起衛哲也曾經對馬云說過,最多七八年后,一定會離開的,45歲之后要做的事情是當一個商務教學的老師。
“職業生涯在一個人的生命當中永遠是暫時的。等到自己退休的時候有這樣境界就足矣:有些老本,有個老窩,有位老婆,有群老友。”多年前,衛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這樣描述自己的未來,如今看來這樣的境界已經實現,或許他是真的累了,現在正是休息的時候。
推薦閱讀
根據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的文件顯示,該基金目前已經融資12.2億美元。但知情人士稱,其募資計劃為13億美元,認購人數上限為480人。摩根大通希望借助該基金獲得最少1300萬美元的傭金。 北京時間2月28日早間>>>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24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