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Gmail之父”保羅·布切海特(Paul Buchheit)是谷歌第23名員工。加盟谷歌后不久,他便提出了現在眾所周知的公司信條:“不做惡”(Don't be evil),這至今仍是外界評判谷歌的最常用的標竿。供職谷歌期間,布切海特創造并領導開發了谷歌免費網絡郵件系統Gmail,還是谷歌第二大營收來源AdSense廣告項目的發起人之一。
布切海特2006年從谷歌離職,第二年創建了社交聚合服務網站FriendFeed,這家網站2009年被Facebook收購。布切海特是硅谷為數不多見證了Facebook和谷歌這兩大互聯網企業發展歷程的“幸運兒”之一。實際上,離開谷歌以后,布切海特就成了一位天使投資者,2006年到2008年期間,投資了32家創業公司,總額約為121萬美元。去年晚些時候,布切海特從Facebook離職,成為風險投資公司Y Combinator的合伙人。
該公司的業務主要是整合初創企業,提供小額資金支持,側重于創業咨詢服務。對于喜歡見證一家企業發展歷程的布切海特來說,這個環境無疑讓他有一種如魚得水的感覺。日前,布切海特在Y Combinator公司總部接受了硅谷知名報紙《信使報》(MercuryNews)的采訪。他在采訪中談到了谷歌與Facebook之間的競爭及兩家公司截然不同的企業文化。
以下為此次采訪的主要內容:
記者:什么原因促使你決定離開Facebook加盟Y Combinator?
布切海特:對我而言,任何一家公司的初創階段都是最令人激動的一個階段,決定著他們今后的發展道路。像谷歌、Facebook這樣的公司,之所以走上不同的發展道路,是因為有些理念具有很長時間的歷史,很難做出改變。企業文化的基礎很大程度上是創始人和早期員工在公司創立初期奠定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對某些企業的文化和產品演變感興趣,就應該追根溯源。這樣說對吧?試想一下,作為記者,當谷歌或Facebook僅有兩三名員工時,你就能直接采訪到公司創始人——這難道不是一件有趣的事情嗎?加盟Y Combinator讓我能夠對這些僅有兩三名員工的創業公司有深入了解。
記者:目前有關谷歌與Facebook之間競爭的報道有很多。這些報道是不是言過其實?
布切海特:谷歌與Facebook之間的競爭之所以令人感興趣,一是因為Facebook目前正處于高速增長期,二是谷歌希望能夠提升其在社交網站領域的競爭力。他們最終意識到社交網站的重要性,都希望從中分一杯羹,可能還是新來者,發現有人已經走到了他們的前面。
當年谷歌搜索業務快速增長時,微軟并沒有高度重視,大抵認為“搜索業務還沒那么重要。如果搜索業務真的很重要,我們只需招一批相關人才,會趕上并超越對手。”應該說,微軟認為他們可以在同谷歌競爭中輕松獲勝,低估了困難程度。我感覺,在社交網站領域,谷歌目前的處境類似于當年的微軟。谷歌已經意識到兩點:一是社交網站業務很重要,二是贏得競爭確非易事。
記者:谷歌的企業文化為何不同于Facebook?
布切海特:這主要歸結于公司創始人不同。我認為,要想了解谷歌和Facebook,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清楚,創始人是兩家公司發展的主要驅動力。
記者: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賽吉·布林(Sergey Brin)與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究竟有何不同之處?
布切海特:我個人的看法是,谷歌兩位創始人的發明意識更強烈一些。我的意思并不是說Facebook沒有發明意識。但如果你仔細觀察一下谷歌正在開發的產品,會發現發明創造似乎無處不在。你或許認為,這種意識怎樣融入公司整體戰略?因為對谷歌來說,發明所有這些有趣的產品和服務,本身就是一種機遇。打個比方,“我當然希望擁有一件東西,既能掃描圖書,又具有汽車的功能。”
我認為,這種發展理念并不會被Facebook所接受。相比之下,在構建這個網絡方面,Facebook更具戰略眼光。“黑客文化”(Hacking)應該視為Facebook企業文化的核心部分。對于一些人來說,真正理解這一點可能比較困難,因為每個人對于“黑客文化”的理解并不相同。我本人對這種企業文化很贊賞,事實上,它是積極還是消極的事情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們要發現隱藏在企業文化中的規則。
我正是通過這種辦法發現了Facebook的成功秘訣:他們能搞清楚與其發展息息相關的事情。如果你問一些人,社交網站的成功秘訣是什么,這些人給出的都會是錯誤答案,這也是如此多社交網站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所在。我認為,Facebook對這個問題的理解超過了所有人,對社交網站用途的理解超過了所有人。
記者:怎么講?
布切海特:你看過描寫扎克伯格創業史的電影《社交網絡》嗎?我本人認為拍得相當不錯,但顯然并不完全符合事實。不知道你記不記得,電影中有這樣一段情節,主人公開始談論如何發動周圍學校的學生。這其實就是Facebook的市場戰略,好像是在編織一張越來越大的網。看到別人加入,你當然會有這樣的疑問:“他們為何要成為社交網站的用戶?”你的好友在使用社交網站,你希望結交的人也在上面。所以說,Facebook的成功之處不在于提供了多么好的服務,而在于讓人與人之間建立的某種聯系。(清風)
推薦閱讀
剛剛接任阿里巴巴B2B公司CEO的陸兆禧日前向B2B公司和淘寶網員工發出公開信,重申阿里巴巴的使命、愿景與價值觀,稱阿里巴巴必須走出“短期利益的怪圈”。并呼吁阿里人不但要敢于挑戰,更要敢于認錯,稱改正錯誤并不丟>>>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Gmail之父:谷歌Facebook創始人決定發展道路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2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