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哲離職的六個追問
并無意外。2月22日,阿里巴巴(01688.HK)的股價大幅下挫8.63%,收報15.24港元。皆因此前一天,阿里巴巴自揭傷疤,承認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別有1219名及1107名簽約的中國供應商涉及詐騙全球買家。而阿里巴巴的首席執行官衛哲及首席運營官李旭暉也因此引咎辭職。
“阿里巴巴愿意主動承認存在欺詐行為,在中國公司中算是很難得的。阿里巴巴有上千個有問題的供應商,也承認其內部有員工協助欺詐,這說明阿里巴巴內部系統的審計和對員工背景的調查做得不夠。”22日,著名風險咨詢公司Kroll的執行董事、北京公司負責人何越在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表示。
2月22日,高盛發表研究報告指出,此事會間接影響阿里巴巴上半年的業績,不過卻認為對其財務表現的直接影響不大,而且阿里巴巴可借機專注發展核心業務,注重平衡供應商和買家的活動。高盛維持阿里巴巴14港元的目標價不變。
防范系統風險
近100名銷售人員(占其5000人直銷團隊的2%)及部分主管和銷售經理,需要對其故意或疏忽地容許騙子規避公司的認證措施,在國際交易市場上有組織地進行詐騙負直接責任。
馬云表示,衛哲、李旭暉或其他高級管理人員并沒有參與任何不誠信供應商的詐騙活動,也曾試圖解決問題,但是“為捍衛阿里巴巴的價值觀”,所有直接或間接參與的同事均要承擔責任。董事會已批準兩人辭職,由陸兆禧接任首席執行官,阿里巴巴董事會成員數目減至11位。
何越表示,“中國的供應商出現欺詐行為,是非常普遍的現象。在電子商務中,特別是分銷商和供應商存在量多、分散、多變的情況下,分銷和零售行業中的欺詐行為容易出現。電子商務面臨的挑戰還在于,通過互聯網的技術性平臺來核實認證,也使造假的手段更多。”
阿里巴巴有認證過程,但未設立第三方認證“關卡”。何越表示,一般來說,如果聘請獨立第三方的認證公司,會涉及成本問題,所以很多公司未必愿意外聘認證公司。
“以我們為零售行業公司所做的反欺詐調查經驗來看,如果有一個供應商想欺詐,往往只能進行短期欺騙,造成的損失也不大。因為一旦有反饋和舉報,就不可能長期、大規模的進行下去。從此次阿里巴巴的事件涉及時間和規模來看,說明其內部系統的審計和對員工背景的調查做得不夠。”何越說。阿里巴巴透露,此次每宗詐騙個案涉及受騙買家的付款金額平均少于1200美元。何越指出,一旦欺詐發生,其牽涉的金額、對公司造成的金錢和信譽損失,以及相關調查所需的費用目前都是難以估計的。
“有些公司調查自身是否涉及欺詐行為時,目的更多的是放在是否能把涉及的損失追回來,不過我覺得調查最重要的還是發現公司內部的系統漏洞,防止以后再次發生。”
供應商增長放緩
阿里巴巴在公告中承認,在2009年和2010年分別有1219名和1107名簽約的中國供應商涉及詐騙全球買家,占中國金牌供應商會員總數約1.1%及0.8%。涉及的用戶主要提供高需求的電子產品,以極吸引的價錢、較低購貨量及相對不安全的付款方式進行。絕大部分涉案的商戶均為特意設立以作詐騙全球買家之用,上述賬戶已被全部關閉,并已提交司法機關調查。
高盛的研究報告中指出,由于費用增加,阿里巴巴金牌供應商的增加會放緩,而欺詐丑聞引發的高層變動以及銷售隊伍更替,及其內部監控因素等也給供應商數量增添負面影響。不過長期來看,如果注重平衡供應商和買家的活動,而非單純金牌供應商的注冊目標,對于公司的整體發展是有好處的。
據阿里巴巴B2B2010年三季報,該季度阿里巴巴公司總營收約14.49億元,其付費會員已經超過了100萬,注冊會員超過5670萬。而去年1-9月,阿里巴巴的收入為40.36億元,同比增長45.76%;純利約為10.60億元,增加44.7%。
同日,國泰君安發表報告指出,有關商業欺詐以及善后工作對阿里巴巴的財務影響,在2010年第三季已經完全反映,阿里巴巴期望新任CEO陸兆禧可憑借其在淘寶網的經驗,提升淘寶與B2B的協同性。
國泰君安表示,估計2011年第一季的業績可能令人不滿意,因為調查仍在進行中,中國供應商的數量增長可能在一季度不理想,而且中國供應商的會員費上調從今年1月生效,也可能使用戶數增速開始變得溫和。不過,相信公司的長期盈利增長仍屬正面,增值服務仍將是未來業績的推動力。如果與淘寶的協同性進一步加強,增值服務的收入貢獻節奏將加快。因此,估計2009年-2012年的盈利復合增長為45%,2010-2013年的盈利復合增長預計為38%。
衛哲離職的六個追問:繼任者為何反而來自淘寶
2月24日消息,阿里巴巴B2B公司CEO衛哲離職事件已經過去了兩天,對于他離職的原因,七成接受調查的網友并不認可官方給出的違反誠信原則說法,大多數讀者心里都留下了謎團。
網易科技搜集了網友們這幾天對這一事件提出的一些疑問,即使外界永遠不能了解到“真相”,至少也能增加一些思考的維度。
阿里巴巴集團尚未對網友的疑問發表評論。
追問一:真的是或只是因為違反誠信原則嗎?
阿里巴巴21日宣布CEO衛哲及COO李旭暉雙雙辭職,理由是對網絡欺詐監管不利,違反了阿里巴巴“客戶第一”的價值觀及商業誠信原則。阿里巴巴上的網絡欺詐到底多嚴重,以至于要讓CEO及COO都引咎辭職?阿里巴巴公布出來的數字是:騙子公司兩年共2326個,只占阿里巴巴同類付費客戶的1%左右。
對于B2B平臺,特別是只提供供求信息的平臺,即使監管再嚴,也少不了漏網之魚,1%的比例外界普遍認為并不高。這么低的比例讓CEO和COO都下課了,很多網友都不信這個理由。同屬電子商務行業的京東商城創始人劉強東的觀點很有代表性,他的話是,衛哲離職“和價值觀肯定沒有什么關系!這只是一把根據需要隨時可以動用的寶劍而已。”
追問二:為何連衛哲都理解或落實不了馬云的價值觀?
曾擔任百安居中國區總裁的衛哲,在加盟阿里巴巴后備受馬云重視,擔任的是阿里巴巴集團執行副總裁兼阿里巴巴B2B公司CEO,他是阿里巴巴除了創始團隊外級別最高的職業經理人(也有少量阿里集團及B2B的股份)。
這么一位深受賞識的明星經理人在阿里巴巴干了四年多,最后卻因為價值觀問題離職,這讓很多人產生不解,難道馬云身邊的人都理解不了或落實不了他的價值觀嗎?易凱資本的CEO王冉就是這種觀點的代表,他的原話是,“我有點不解:如果馬云的價值觀連衛哲這個層面都不能領會和執行,這又說明了什么呢?是阿里出了問題還是中國社會出了問題?”
追問三:早就發現欺詐事件為何此事才處罰CEO?
阿里巴巴董事會“處罰”衛哲等管理層的時間點也是外界不解的疑點之一。
阿里巴巴公布的資料顯示,其獨立董事發起的調查結果顯示,2009年發現了1219家騙子公司,2010年發現了1107家。很多媒體朋友可能都應該還有印象,2010年的9月11日,衛哲在杭州宣布將關閉1000多家不誠信的企業。這兩個數據可以看出,阿里巴巴早就發現了欺詐事件,并非是近期才察覺到此事。
一家國內的管理軟件公司的西部區總經理就在他的微博上寫道,“這些客戶數量(指2326個)不是一個小數字,更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為何現在站出來承擔責任?”他的這一觀點在網友群眾中也有不少人贊同。
追問四:阿里不能容忍觸犯誠信原則又為何能容忍淘寶存在的問題?
阿里巴巴給出的衛哲離職理由是違反“客戶第一”的價值觀及違背商業誠信原則,馬云還在內部郵件中堅決的表示,阿里巴巴“絕對不能犯原則妥協上的錯誤”。這其中的原則自然也包括可能是引發衛哲離職的商業誠信原則。
阿里巴巴B2B的兄弟公司淘寶網因為各種原因,一直存在假貨問題,買家購物上當的事在使用了支付寶擔保后,依然不時出現。阿里巴巴強調誠信原則讓很多網友開始關注起淘寶的假貨問題來,當當網聯合創始人李國慶就是其中的一位,和他類似的網友還非常的多,其中一位研究危機管理的網友王微寫道,“淘寶假貨問題不解決,阿里巴巴價值觀、誠信還是不讓人信服”。
追問五:衛哲因為誠信離職,繼任者為何反而來自存在不誠信的淘寶?
網友們接著上面一個問題的角度延伸,對選擇淘寶網CEO陸兆禧作為衛哲的繼任者也表示不理解。
浙江衛視的一位公眾評論員在微博上寫道,“我注意到衛哲的接替者是淘寶CEO陸兆禧,難道淘寶在控制誠信反對欺詐方面做得比B2B的阿里巴巴更好?”。他也將這個觀點發表在了電視節目中。
另外一位網友“孫小悟”寫道,“這事兒最讓我無法理解的是:既然衛哲是因為阿里巴巴的欺詐問題而下臺,為何讓同樣有問題的淘寶網的CEO陸兆禧接任?”。
追問六:衛哲被辭職為何還替阿里巴巴辯護?
盡管外界普遍衛哲因為1%的客戶存在欺詐行為而承擔主要責任有點受了委屈,但他似乎不這么認為。
他在內部郵件中寫道,“我申請辭職的原因是我作為CEO沒有起到阿里巴巴價值觀捍衛者的最重要的職責,……我作為CEO的失察職責我理應勇于擔當。……(我不辭職)不足以重新喚醒我們的使命感和價值觀”。即使即將離職,即使只是四年前加入的職業經理人,他還以掌舵人的口吻寫道,“阿里存在的第一天就不在乎業績多少,業績是結果,不是目標”。
在一般的公司高管辭職案例中,辭職的人一般都會選擇低調處理,而衛哲替前東家辯護的做法比較少見。
《創業家》雜志社社長牛文文在微博上寫道,“該面對的總要面對,難的是被處理的一方能配合你說話或不說話,這個實在是高”。他即是暗指衛哲辭職還能配合公司說話。
推薦閱讀
樂視網表示,本次資產的購買,將一定程度上增加樂視網影視版權庫的內容儲備,進一步提升公司內容資源的經濟價值,增加網站的用戶流量,促進付費用戶的增長,促進公司版權分銷業務的提升。 樂視網2月21日公告稱,出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欺詐門暴露阿里巴巴內審漏洞 CEO衛哲離職六大追問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26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