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劉言)2011年伊始,中國主力電子商務軍真正向無線應用發起進軍,不再是前兩年的“雷聲大、雨點小”。移動互聯網儼然成為電子商務爭搶的香餑餑,電子商務網站紛紛啟動了移動互聯網戰略。目前,電子商務企業推出手機、PC客戶端早已不是新鮮事,淘寶網、樂淘網、麥考林、凡客誠品、當當網、卓越網等均相繼推出各種類型操作系統的手機客戶端產品。
據悉,2月21日,凡客正式對外宣布推出手機凡客網和手機客戶端產品,此前,VANCL對無線電子商務的躊躇、觀察已有兩年之久。
無獨有偶,國內B2C巨頭之一京東商城亦于2月17日正式發布了蘋果iPhone手機客戶端軟件,除了實現下單、查詢等常用功能,還能實現線下與線上的比價功能。
老牌電子商務公司當當網、卓越亞馬遜網也早已布局無線電子商務。卓越亞馬遜網總裁王漢華表示,2011年,電子商務公司主拼無線應用。目前,卓越亞馬遜已對移動購物做了充足的技術儲備和試點。
移動電子商務仍存頑疾 支付善良資體系不完善費資仍然偏貴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最近的統計報告顯示,截止到2010年12月,我國4.57億網民規模中,手機網民達3.03 億,在所有網民中的普及率達到了66.2%。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2010年中國移動電子商務實物交易規模達到26億元,同比增長 370%。艾瑞咨詢預計,2012年我國移動電子商務用戶將接近2.5億。面對以此誘人的大蛋糕,電子商務企業紛給搶灘。
如今,移動終端已經得到改善,這大大簡化了手機購物流程。但支付體系、帶寬和上網速度等既有痼疾仍然是制約著行業發展。此外,由于無線電子商務興起,對傳統零售渠道帶來的沖擊,也將遭到傳統商家的抵制。
目前來看,中國手機支付主要還局限于小額支付領域,尚難滿足大額的無線電子商務購物。此前,中國移動欲發力移動支付領域,398億元入股浦發銀行,曾帶來廣泛關注。但截至目前,尚未推出真正革命性的應用和服務。
目前,除移動運營商外,包括支付寶在內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在努力加快移動支付的發展。支付寶已經發布了針對iPhone、Android、Blackberry、Windows mobile、Symbian、java等手機系統的官方客戶端,可實現淘寶訂單付款以及轉賬等業務操作。
除此之外,中國手機上網速度還不夠快、資費仍然偏貴,也制約著無線電子商務的發展。但更為關鍵的是,隨著擁有“比價功能”的客戶端大力普及,這將嚴重沖擊傳統渠道,引發惡戰。傳統廠商或將采取一系列措施,避免自身利益受到傷害。此前,也曾爆出國美、蘇寧等抵制京東商城的事件。
各方利益難融合 移動支付話語權交由市場來決定
我國的移動支付業務已有近十年歷史,但目前2000萬移動支付用戶,相對于8億移動電話用戶,比例顯然很低。為什么方便消費者、具有巨大市場潛力的移動支付在中國普及不開?通信部通信發展司政策標準處處長謝雨琦表示:“多種標準并存給移動支付大規模應用帶來障礙。”
據悉,目前國內手機支付主流技術方案主要有兩大類:一類是基于13.56MHz的非接觸技術的NFC、SIM—pass終端技術方案, 是國際移動支付標準,它的優勢是適用于大部分現有的POS終端機,SIM—pass由國內研發,它可以與目前的NFC設備兼容。 但消費者換手機的成本較大,而且13.56MHz信號也不是很好。目前,公交一卡通和銀聯是這種標準的主要支持者。另一類是 基于2.4GHz的RFID—SIM卡方案,由中國移動主導、國內企業自主研發,用戶只需要付一張SIM卡的成本就可以實現手機支付 。但是,因為工作頻點與銀行、公交等主要行業的POS機不一致,需要重新鋪設或者改裝終端機,這需要公共和金融部門與 電信運營商之間的協調,也給企業帶來了很大的成本。
“最難的不是技術,而是利益平衡。”移動電子商務專家羅健說,“難點在于跨行業合作的門檻較高、行業壁壘較大。”移動支付業務產業鏈主體涉及多個環節,其目前的競爭關系主要存在于以中國移動為代表的運營商、以銀聯為代表的金融機構,以及其他第三方支付平臺。
那么移動支付究竟該由誰來主導呢?“未來的發展應該是市場說了算,消費者說了算”,中國通信學會副理事長冷榮泉建議,以市場為導向,來推廣移動支付應用的試點和普及。
推薦閱讀
“去年迫于業績壓力,下面銷售員作假,高管假裝看不見,最后被國外客戶投訴事發。”但這個投訴投到了哪里,又是哪些部門的壓力讓馬云“那么高傲的人肯認錯,這么高調公關還要賠款”,這些細節尚不清楚。 一場突如其來>>>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28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