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被團購忽悠了!”在周末的溫泉之旅后,朋友這樣抱怨道。98元的團購價原來在周末還要另外收費,而團購網站上標注的“原價398/人”,其實應該是每個標準間的房價。就這樣語焉不詳+偷換概念,其實并沒有劃算很多的團購,被網站描述得天花亂墜。
近兩年,團購絕對是互聯網經濟最炙手可熱的一個詞匯。原價460元的美發套餐僅售49元、只要98元就能吃到原價411元的料理……如此令人心動的價格,每天都在各類團購網上吸引眼球。美食、服裝、電影票、化妝品、零食等等,日常生活中幾乎沒有不能團購的東西了。
然而,與中國團購網站迅猛發展相反的是,消費者的新鮮感和熱情正在迅速蒸發。層出不窮的團購陷阱防不勝防,你還敢團嗎?
團購,“餡餅”還是“陷阱”?
2010年初,團購鼻祖,美國的Groupon成立僅一年半,其估值便超過13.5億美元,這個奇跡的增長數字大為刺激了國內的團購熱情,從2010年3月起,以Groupon為模板的團購網站開始在國內大量出現。從去年初的4家,發展到目前的近1800家,中國團購網站以平均每天新增5家的速度爆發式增長。僅在過去的2010年12月,國內網絡團購銷售額就一舉突破了4.01億元。這一增長速度在國內互聯網上史無前例。從最初幾家到今天的“千團大戰”,國內出現了一批廣為人知的團購網站,比如美團網、滿座網、拉手網、糯米網、24券、58團購、大眾點評團、嘀嗒團、QQ團購、F團網,寵物團等,因此2010年也被稱為“團購元年”。
隨著團購的迅猛發展,一件件讓人稱奇的團購行動也屢屢進入人們眼簾。本報在去年曾經做過報道,2010年9月9日,淘寶聚劃算平臺推出團購奔馳Smart汽車的活動,若團購數滿200輛,用戶可以享受7.7折,即13.5萬元的團購價購入汽車,該活動上線后僅3小時28分鐘,205輛Smart即被搶購一空。這幾乎相當于奔馳中國全年1/20的Smart銷量。
然而,隨著團購的火爆,團購體驗者的抱怨也隨之增加,消協接到的團購投訴也不斷攀升,主要反映的問題是商品折扣虛假、貨不對板、貨物假冒、服務差。根據《2010年國內網絡團購行業信用調查報道》,團購了一次到兩次的用戶數量占被調查對象的30%,但會進行第三次團購的用戶只有13.3%。而奧一網的調查結果也顯示,排斥和減少團購頻率的網友占了半成。
誠然,網絡團購確實可以給我們的生活帶來優惠和便利,但是“餡餅”和“陷阱”也僅是一線之隔。那么,網絡團購究竟有哪些常見的陷阱,消費者又該如何防范?
消費陷阱
陷阱一:抬高原價 折扣注水 案例:原價兩人當一人說
剛過完周末,朋友就氣沖沖地抱怨,“團購太會騙人了”。今年年初,朋友在一家團購網站上看到臺山某家溫泉酒店的團購信息,原價398/人,團購價只需要98元/人,不到三折的價格頗為讓人心動。朋友在網上查了那家溫泉酒店的信息,確實是家老牌溫泉酒店,去過的人評價都挺不錯。想著過年后部門聚會還缺個去處,于是朋友興沖沖地與同事商量后,就訂了18個人的團購。
上個周末,朋友部門十來人從廣州一起出發了,花了兩個多小時車程到了臺山,一群人又累又興奮只想趕快入住休息會兒,沒想到卻在登記入住時卡住了。酒店人員說,98元的團購價只是平時的價格,周末每間房還要加收76元的費用,而且他們原本訂的是18個人也就是9間房間,即使現在只需要7間房,另外兩間房的費用也仍然要收取。
朋友愣住了,周末加收費用這茬,網站上并未說明,但酒店態度非常強硬,并聲稱是酒店一向如此。朋友無奈只有打電話詢問團購網站,未想網站也“管不了這事”。大老遠的來到這兒,總不能再全部撤退回去吧,于是軟磨硬泡了半個多小時,最后雙方都讓了步,不加收每間房76元的費用,但是沒有入住的兩間房也要按照4個人的費用收錢。
在那兒住了一晚,一行人星期天回廣州的時候順手拿了張酒店的宣傳單張,眼尖的同事發現,宣傳單張上寫的398元是每個標準間的房價,也就是說兩個人才398元,而團購網站上卻赫然寫的是“原價398/人”,瞬間就將折扣又便宜了一半。這樣的偷換概念加上語焉不詳,實在是讓人方步剩飯,朋友也只能一臉苦笑,“就當是吸取教訓增長見識了”。
陷阱二:看似便宜卻藏著隱性消費
案例:美發店99元團購兌現得花400元
在所有團購類型中,美容美發應該是最受女性消費者青睞的,“現在一般的美發服務都要花費數百甚至上千元,相比之下團購價格的優惠很吸引人。”經常在網上團購的麗麗這樣表示。記者以“美發團購”為熱詞在百度上進行搜索,得到了上千萬個的搜索結果,其中拉手網、嘀嗒團、58團等知名團購網站都有相關的團購信息。
不過,美發團購其中包含的陷阱也最多。家住荔灣區的張女士也趕了回時髦團購了一張美發券,可使用時卻遇上了麻煩。
張女士向記者反映,看似價錢便宜,但其中卻含有隱性消費陷阱,“我花99元參加了染燙發團購,等到店里消費時,卻被建議,最好加付剪發造型的費用,如果不剪就燙,頭發就亂蓬蓬地完全沒型”,無奈之下,張女士加了50元的剪發造型費。
這還不算完,等到剪完頭發,又有店里又告訴她,團購套系里面不包括營養藥水以及燙染前后的護理,而“如果沒有這些步驟,則發型既不理想也不能保持持久”。無奈之下,李女士又花了200多元。
陷阱三:商品服務皆縮水
案例:98元吃了一頓“瘦身”套餐
近日,網友“來去無蹤”在論壇上反應,他去某餐飲店消費98元的團購券,用餐回家后才發現,團購券中原本指定的13樣菜品卻少了2樣。“服務員只是模糊地報了報菜名!”據他介紹,他上個月去這家餐飲店消費了一張98元的團購券,當服務員將團購的菜品上全后,明顯感覺團購的菜品數量有些不夠。由于該網友在使用團購券時,又單點了150元的菜品,因此,網友也就沒太在意。用餐回家后才發現有蹊蹺,“從網站上一看,這才傻了眼!”他回家去網站上比對了一下菜品,才發現團購券中承諾的菜品少了價格同是28元的相間肥牛和組合丸子,也就是說,原價316元的菜品,足足少上了56元。
陷阱四:預約難服務差
案例:團購差點過了期限
經常參加團購活動的陳小姐坦言,參加網上團購就是看中這個超值的價格,她曾經團購過電影票、美發、餐飲和照相,因為每次參與團購少輒數千人多輒上萬人,而且大都集中在一個時間段內去消費,商家的服務質量明顯下降。
陳先生近日就在2月14日情人節當晚訂購了一套雙人情侶大餐,團購價只要188元,這個價格比當晚西餐廳動輒上千元的套餐價要便宜得多。陳先生暗自慶幸,可是讓他意料未及的是,僅僅兩天內,那套情侶套餐的預訂量就已經達到了5000份以上,而那家餐廳的實際面積卻只有100平方米而已。
等到陳先生接了女友,一起奔赴這家披薩店時,店里已經擠滿了人,外面還排起了長隊,想在10點前吃到晚餐基本已經不可能了,最后陳先生決定另找餐廳。
然而到第二天他準備向餐廳申請退款時,對方卻告知,已經在團購的網頁上張貼出套餐的使用期限截止到情人節當天晚上12點,若沒有消費也只能算自動棄權。
這類尷尬事并不只這一件,顧小姐近日在“QQ團購”上團購了一個美體項目,券上注明提前一天預訂,可打了三四次都沒成功,最終提前兩個星期才訂到了尷尬的周一上午。預約難也是不少人團購后遭遇的一大“悲劇”,“總不能等著過期吧”。
網友經驗
專家提醒
1、化妝品類的東西很難買到真品,餐飲類的團購大多是真實的,攝影、美容美發的就不一定。
2、看到巨劃算的團購時,首先就要提醒自己,怎會有天上掉餡餅的事情。要想識破團購陷阱,首先就得了解市場行價,如果團購價過于低的話,就不要參與。
3、團之前,要搜索一下那個團購網和所團的賣品之前的團購者消費體驗。
4、團購網站需要得到認證,若是毫無來源的團購網站一定是打著團購的名號來欺騙消費者。都是上門戶的團購網站,比如新浪、大眾點評網去掃貨,另外也會去看網易團長上的信息。信譽度高的大的團購網站其實還是值得信任的,它也沒必要去用區區小錢來毀掉長期積累的信譽。團購和網購這回事兒,大家還得擦亮眼睛睜大眼睛。
5、盡量選擇第三方支付,驗貨后付款的方式,可以減少不必要的麻煩。
針對非法團購網站慣用的伎倆,中國消費者協會也給出了幾點網絡團購規避風險的訣竅:
1、一定要選擇資信程度比較高的、大型團購網站消費;
2、團購網站是否靠得住,要注意查看網站是否公司化運營,是否具有ICP許可證,要看它是否有許可證的編碼以及相關鏈接,網站版權頁面有無運營企業名稱及地址、電話、負責人等信息,客服熱線能否接通,相關貼吧、論壇的消費者評價。如果只有地址和聯系方式,消費者可就需要三思而后行了。
3、下單前仔細閱讀消費規則,不要被價格和折扣所迷惑。有幾個重要信息要確認清楚:團購券的有效使用日期、限制時段、限用人數、是否有其他使用限制或是附加消費。
4、保留好購買時的內容頁面、確認頁面和確認短信等憑證,一旦發生消費糾紛,可作為索賠等維權的證據。
推薦閱讀
李鐵軍表示,釣魚網站、網購木馬等網購威脅的日益嚴峻在一定程度上會阻礙整個電子商務行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電子商務企業應該提早關注網購安全問題,與安全廠商一同為網民提供一個更加安全的購物環境 2月24日消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時代”:團購你真的省了嗎?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2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