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美團網模式源于Groupon,但這不代表Groupon來中國就能做的好。美團網CEO王興最近常常這樣跟員工溝通。他堅信中國本土公司能把這個模式發展的更好。
受到Groupon入華挖墻腳影響的不止美團網一家。“60%的員工都接到Groupon的電話,他們給了2-3倍的工資。”拉手網CEO吳波稱。早在去年底,團購網鼻祖Groupon入華的消息就已沸沸揚揚。當時,國內正處于“千團大戰”局面的團購市場,事實上都是學習Groupon模式發展起來的。但其進入中國則會遭遇更嚴峻的挑戰——本地化。
“學生”不看好
2010年3月,國內第一個Groupon“門生”美團網上線,盡管其照搬Groupon模式,但這個“門生”卻不認為Groupon在中國會成功。王興說,“他們做不成有兩點原因:一是亂挖人給別人搗亂;二個是抬高廣告資源,又缺乏線下推廣經驗。”
王興所提的“搗亂”行為是指,Groupon的擴張做法。除收購和鋪天蓋地的廣告外,它還通過挖空競爭對手核心人員、與商家簽署獨家排他協議、詆毀競爭對手等辦法擴張。
易觀國際分析師陳壽送對本報說,團購模式的擴張本身就是業務形式的快速復制,并購無疑是最高效的手段。Groupon的成功關鍵還是在于其團業務本身的服務能力,而并非上述其他手段。與其相比,中國本土團購網站的優勢,只在于對中國傳統服務業的商戶更為熟悉。陳壽送認為,Groupon進入中國將給市場領先者帶來壓力,若它能和騰訊合作,在業務和品牌推廣方面將會占優勢。
但也有意見相左者。王興則認為,騰訊并非Groupon最佳伙伴,而是強大的對手,且騰訊只是在純粹的在線上領域很強。對于Groupon所缺少的線下銷售團隊,騰訊也是短板。
據了解,1月16日國內幾家團購領頭企業高層“小聚”,對Groupon入華發表觀點并達成口頭協議。參與“小聚”的58團購負責人徐貴鵬表示,每個月團購行業都有聚會,涉及Groupon入華的話題,并非主題。徐貴鵬稱,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資源和優勢,關鍵在于充分整合利用,最大的發揮優勢規避弊端。Groupon和騰訊的合作有流量、資金、品牌等方面的強項,但也有合資企業不得不面對的企業文化、管理團隊整合等問題。能否揚長避短應對本地化的挑戰,是它們需要面對的課題。
而真正感覺到威脅的是一些小團購網。like團團長對本報表示,Groupon進入會加劇競爭格局,“畢竟一個有用戶一個有運作能力,小團購網站如果運營出現困難,就可能會被收購。”
為時不晚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1月數據顯示,到2010年12月,我國1.3億電子商務用戶有網銀支付能力,參加團購用戶數達1875萬人,普及率4.1%。據購團網數據統計,團購行業2010年的總銷售額達25億元。
陳壽送表示,團購網站的價值在于其順應電子商務的趨勢,將傳統服務業與電子商務進行了融合,在商戶與用戶之間搭建了一條互聯網通道。目前國內拉手、美團等團購網站的領先優勢已經逐步拉大,中小團購網站已面臨經營的風險。Groupon此時的介入從時機上來看并不晚,關鍵是其本地化的能力。
實際上此次Groupon是通過,其在香港收購的子公司uBuyiBuy而進入大陸市場的,此前,上述子公司已公開表示,Groupon在華已雇用了約120名員工,并計劃在三個月內將員工數量擴大到約1000名。相對于Groupon的熱火籌備,如何作出本土化的區別才是關鍵。
團購網在中國落地之初,就帶有中國特色的形式。例如,國內團購跟手機聯系很緊密,消費者可通過短信認證消費。而美國通常就通過打印。支付方式上,美國用信用卡,中國則是第三方支付。
王興說,現在有些團購網站很會忽悠,說自己覆蓋了兩三千個城市,但是真正本地有銷售團隊的并不多。
經過了2010全年的發展,上千家團購網站一起普及培育了市場,如今,想找商家談合作已不再像剛開始那么困難了。一年的洗禮,更多的團購網開始有了自己的模式和定位。多家團購網負責人向本報表示,2010年如果是千團大戰的話,2011年將會演變成百城大戰。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對于消費者遇到的團購欺詐問題,他建議消費者通過電話咨詢商家情況,然后選擇信譽較好的團購網站,通過其他渠道如搜索引擎獲取該團購網站的相關信息,一旦遇到欺詐及時和監管部門溝通。 如果細數2010年國內最熱的互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團購巨頭Groupon入華不懂本地商戶需求 “學生”不看好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3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