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 (記者 良晨)微博時代,作為互聯網里又一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微博,在2011年會拼個你死我活。
自從去年10月份對外披露微博用戶數量超5000萬之后,新浪方面對于微博用戶規模的最新數據一直保持緘默。但以兔年第一分鐘超過22萬條的微博發布規模來看,新浪微博用戶再創新高已是鐵板釘釘的事情。作為網絡媒體強烈的號召力,新浪走在了前面。
而今日據國外媒體爆出消息稱,高盛分析師凱瑟琳•梁發布關于新浪的最新研究報告,將新浪股票評級由“買入”下調至“中性”。 受此影響,新浪股票今日早盤跌至89.68美元,跌幅為3.92%。梁在研究報告中寫道:“雖然我們認為新浪微博的用戶數量將保持穩定增長,而且微博業務也將通過應用軟件和功能升級而保持良性發展,但我們認為微博價值上漲的空間已經不大,因為該項業務仍處于探索盈利初期。”李開復在微博中表示高盛的分析太短視,沒有看到微博對新浪品牌和新舊業務的提升。只要是關于新浪微博的新聞,利好消息就會讓新浪股票大漲,不利消息股票就大跌,可見微博在新浪的位置舉足輕重。
曹國偉在接受南方日報采訪時,他也表示,盡管微博產品日益火爆,但直至目前,新浪仍不會過于去關心微博產品的盈利問題,不過,這并不意味著新浪不去為微博的盈利做準備。“我覺得我們不關心盈利問題,并不等于不為盈利做準備。如果是要把微博打造成互聯網平臺的話,新浪要考慮的將是一個平臺體系而不僅僅是一個產品。”
2009年在中國興起的微博,挾潮流而來,幾大門戶都參與了競爭。2010年在互聯網界被稱為“微博年”。進入2011年,幾大網站間的微博競爭已經刺刀見紅,短兵相接。騰訊搜狐加入戰場的互聯網微博大戰,貼身肉搏在所難免。而各大門戶都不惜余力重金打造自己的微博產品。
IT產業評論專家毛啟盈對微博的評論更是貼切。把微博喻為公開的短信。“一位搜狐微博名叫“離家7年”的遼寧女孩引起軒然大波:她將50張火車票免費送給了素不相識的網友,將探望親友的機會讓給了他人,引起了媒體的熱議和博友的巨大爭議。 所以,我認為即便是炒作,微博的媒體力量,對“鐵老大”神經也是一種刺激,彰顯了微博作為媒體性在中國的社會價值。快捷、簡單、病毒式傳播的微博,在輿論監督、關注民生等方面遠遠超過了傳統媒體。微博在中國已不是一個即時通訊工具,一個社區交流工具,而是一個超級媒體。”
最新消息顯示,一直低調的騰訊微博對外公布:用戶率先過億。對于整整風光了一年的新浪微博來說,無異于是一個壞消息。與搜狐張朝陽的高調相比,騰訊發力產品的決心更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想把微博當成一項新的方向發力。而就新浪和騰訊的用戶群來說,新浪的注冊用戶關聯度很小,而騰訊坐擁QQ、空間等關聯性強的產品,騰訊微博發展前景更加光明。這也是為什么騰訊能在IT界呼風喚雨的最大資本。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接受采訪時也告訴記者,當前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提高用戶數量和人群。網易微博方面仍然沒有看到創始人丁磊正式出面招攬用戶,但是之前沒有出現在網易微博上的門戶總裁、總編輯李甬已經開始在網易微博上踴躍發言。
在中國有一個真理,當擁有了一定用戶數量和用戶粘性的時候,想不掙錢都很難。等發展到一定規模時,就像Twitter,微博的鼻祖,他的現在就是中國微博的未來,那么掙錢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微博的發展,表明社會的個人對于整個社會表達意見的傳聲筒,可能姚晨的一句話,就會在第一時間讓上百萬的受眾看到,從而得到對信息的自我滿足。社會媒體都追求傳染性和粘性,微博也正滿足他們的各種需求,名人每天泡在微博上的也比比皆是。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副院長喻國明在接受采訪時表示,:“微博是個人媒體,是個人如何向社會喊話和向社會表達的工具,它構成一個微觀結構,這對于整個社會的信息透明度、意見表達的均衡性和對真相追逐的空間,都提供了一定的可能性。微博是促進社會民主開放和社會健康平衡的一個重要的手段。”
微博這種新方式,國際國內,看來都很成功。但是無論微博多么成功,它只是一個工具。把工具打磨鋒利,這只是大戲的序幕。大佬們的微博斗好戲還在后頭。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目前的微博存在太大的水分,剛注冊加V的地址一夜之間就冒出了數百個粉絲……這些僵尸粉絲純粹是運營商拉攏用戶的低劣手段。”近日,國內一家知名基金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再度對國內微博網站的注冊機制提出了質疑。 在>>>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浪騰訊微博肉博戰 盈利模式仍為最大障礙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3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