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網絡侵權依然任重道遠。一方面,影視聽等內容侵權被視為理所當然,另一方面,侵犯商標權的假貨泛濫,不僅損害消費者利益,更成為相關產業進一步發展的一大障礙。根治網絡侵權不僅需要管理規范和集中整治,更需要廣大網民轉變觀念,深度參與。
當您從網上下載一首歌、一部電影或者一本書的時候,是否想到這很可能是侵權行為?互聯網改變了人們的生活方式,而網絡、音樂等產業的“游戲規則”也在互聯網的不斷規范過程中得到重新解構。一系列問題的產生,版權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
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繁榮發展,網絡侵權問題日益嚴重。一直以來,中國的網民因法律意識的淡薄,總是持著這樣的心態:既然網絡是開放的,信息是共享的,網上的信息就應當是免費的,允許摘抄。不單單是普通網民抱有這樣的心態,不少網站亦是如此,這成了目前網絡侵權案件高發的原因之一。
整治網絡侵權已刻不容緩
去年七月份,由公安部、工信部聯合展開的打擊網絡侵權盜版專項治理“劍網行動”已初見成效;而近日,最高法院、最高檢察院、公安部《關于辦理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的發布無疑又是一記重拳,《意見》對通過信息網絡實施侵犯知識產權犯罪行為作了明確的規定。在加強規范管理與打擊力度的同時,中關村試點的知識產權糾紛訴前調解的模式提供了另一條處理網絡侵權的路徑。《唐山大地震》放映后的第二天就在視頻網站上“免費播放”,擁有該片完整著作權的華誼兄弟選擇了訴前調解,僅一個月的時間,維權訴求就得以實現,并挽回了經濟損失。
據有關統計資料顯示,近年來我國網絡版權案件數量呈現急劇上升的態勢。2005年至2009年,在東南沿海包括北京、上海、廣東等城市受理的所有案件中,與網絡有關的案件占40%,而網絡版權糾紛占所有版權案件的65%至70%,網絡盜版現狀之嚴重可見一斑。國際知識產權聯盟主席埃瑞克·史密斯說,到2014年,全球將有18億人通過各種移動終端經由3G和4G接入互聯網,由此帶來的數字版權的各種新問題將是各國都需要共同面對的。
網絡侵權行為已經引起社會各界越來越多的關注。網絡侵權一般而言涉及到的是知識產權,數字信息復制和互聯網傳播技術的廣泛應用在帶來便利的同時,一方面給傳統版權保護制度帶來極大沖擊,由于降低了侵權成本,大量數字作品被侵權復制和傳播,嚴重侵害了權利人的合法權益。另一方面,一些侵權盜版的音像影視產品、網絡游戲產品避開監管,不經審查,擅自通過走私、網絡下載和非法復制等渠道流入文化市場,嚴重擾亂市場秩序。
制度規范仍離不開觀念轉變
針對此前各級執法人員在辦理相關侵犯知識產權刑事案件中遇到的新問題、新情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檢察院和公安部《意見》的發布,顯示了國家政府對于打擊網絡犯罪行為的決心,在保護網絡環境及維護公平有序的業內市場運行的過程中,以往沒有明確的網絡侵權與刑事犯罪之間的界限將得以明確。
對于《意見》的出臺,法律專家認為,這將會改變著作權人面對網絡盜版侵權行為“望網興嘆”的現狀,同時也將增大百度文庫等信息共享型互聯盈利模式的法律風險。中國文字著作協會干事張洪波對此頗有感觸,張洪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坦言,“在傳統的侵犯著作權案件中,以營利為目的較好認定,只要你賣盜版作品營利就行,但是在互聯網時代這就是個難題。”《意見》的出臺無疑是打擊網絡侵權的一把利劍,但是法律規范的過程總是循序漸進的,不可能一蹴而就。
免費的互聯網觀念在國內網民心中已根深蒂固,即便有相關法規的出臺也難以在短時內扭轉風氣,網絡侵權維權依然面臨兩難。就網絡文字作品而言,天津外國語大學法學教授張曉東認為,即便是文學網站的做法侵犯了作者的權利,但是網絡維權過程中取證與尋找相關責任人的兩大困難依然這類侵權案的絆腳石。
這其中涉及到兩個難點,一是取證困難,網絡平臺上的作品可以隨時刪除,因此很多時候要對其進行公證,才能證明該網站轉載了作者的作品;二是尋找相關責任人比較困難,因為網絡易復制的特點,很難確定最初的轉載責任人。
消除侵權需網民的成熟理性
打擊網絡侵權,規范互聯網行為對整個互聯網的發展無疑有著重大的正面意義。為維護互聯網行業秩序,規范互聯網經營,保障網民合法權益提供了法律依據。去年實施的“網劍行動”,將加強主動監管、規范版權授權秩序作為專項行動的重點工作,成為了一項維護網絡傳播秩序、避免侵權糾紛、促進互聯網產業繁榮發展的基礎性工作。
保護版權規范的出臺也為互聯網的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互聯網企業必須切實遵循“先授權,后使用”原則;權利人或權利人組織應該努力構建網絡數字環境下的維權方式和授權機制;而媒體則應該為網絡環境下的版權保護營造良好輿論氛圍。網絡環境的好與壞,關系到億萬網民的切身利益。雖然這樣不能徹底杜絕網絡侵權行為的發生,但至少,有法律的保護,讓那些打算或即將侵犯別人利益的人能就此有所收斂,最重要的是,這樣能督促網絡源頭的服務提供者們能從嚴把好關。
在日本、澳大利亞和新加坡的許多公共場合都能看到“免費下載就是偷竊”之類的標語,但遺憾的是國內還沒有這樣的風氣。國內互聯網從視頻音樂到信息軟件,從電子文獻到網絡游戲,各種版權糾紛接踵而至。對于更多的網民而言,避免網絡侵權則要從轉變觀念開始。滋長網絡侵權不正之風的不僅僅是一些鉆了法律空子的人,捍衛網絡版權單靠整治仍不夠,正所謂有需求才有市場,若網民的觀念得不到糾正,恐怕我們的網絡現狀還是不會得到太大的改觀。
進入論壇>>推薦閱讀
2月15日,視頻網站PPlive在北京召開2011戰略發布會,宣布接受日本軟銀2.5億美元的注資。PPlive創始人、總裁姚欣接受本報記者專訪時稱,此輪融資后,管理層比例沒有降低,反而有提高。 2月15日,視頻網站PPlive在北京>>>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11231/223725.html